智谈 |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发达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是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文明乡风的基础性工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保障和文化基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良好道德风尚,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通过挖掘和保护乡村文化资源,传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丰富的文化滋养。因此,各地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当前非发达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不足、基层干部认识不足、农民主体意识薄弱等问题制约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不足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包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文明阵地建设不完善,部分地区文化站还未完善,缺少配套设施;有些地区即使建设了部分文化设施,如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但常忽略实际使用需求,多为表面工程,并且长期无人维护导致许多设施老旧失修无法正常使用。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上,由于资金有限、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不足等原因,农村地区通常只有重大节日举办活动,而且活动千篇一律,形式单一,内容老套,活动质量无法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农村基层干部认识不足
农村基层干部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主体之一,但很多基层干部存在重经济轻文化、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等问题。不少农村基层干部认为只有经济搞上去,精神文明建设自然就好了,还有部分干部先抓经济,再抓精神文明,没有深入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口号多于行动,造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长期处于被动状态。
此外,部分农村地区的政府单位受限于财政资金短缺以及村干部考核机制等要素影响,相比精神文明建设,基层干部更愿意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经济发展等硬指标上,对投资大、期限长、成效不够显著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够重视,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出现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农民主体意识薄弱
当前,大多数非发达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农村文化建设缺少强大的推动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程受到制约。一些农民难以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系心于各自的家庭而不知有社会”的思想根深蒂固,这种现象对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一定阻碍。并且多数农民认为增加家庭的经济能力才是主要,精神文明建设是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缺乏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加强非发达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
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必须从多方面、多渠道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拓宽精神文明建设渠道
新时代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要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塑农民的精神生活,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应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农村地区给予相应支持,把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到城乡建设的总规划中,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对农村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如修建文化广场、乡村图书馆等。
基层干部要强化责任意识,安排专人负责文化场地,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文化活动的资金投入,以农村的具体实际和文化需求为基础,开展适合当地的乡村文化活动。例如开展唱歌、画画、书法、下棋、广场舞等日常文化活动,定期举办“村BA”“村超”、农村文艺晚会、农民趣味运动会等活动,通过接地气的文化活动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强化精神文明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干部思想水平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干部的引领作用。一是要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和优化人员配置,注重选拔和培养优秀干部,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思想水平。二是建立考核机制。各级基层党委政府需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完善相关政绩考核制度。三是定期开展学习教育。要提高农村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其为人民服务的主动性。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四个意识”不强、缺乏政治担当、文化水平不高等现象,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研讨会和集中培训等形式,帮助其提高思想素质,认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推进“三治融合”,增强村民参与主动性与积极性
农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要始终坚持精神文明建设的群众性。乡镇干部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深入基层,听取意见,挖掘经验,搭建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平台,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主动性,激发农民的主人翁精神。
在法治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制定符合本村的村规民约,引导农民学法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让农民感受到法律力量、强化法律意识。
在德治方面,抓好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工作,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到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导农民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并大力推行农村移风易俗活动,带领农民学习新思想,接纳新文化。
在自治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密切联系群众,可以通过建设“议事亭”、开展“村民自治议事会”等方式把村民组织起来,征求和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群策群力地解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激发村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格局。
结语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精神生活的提高,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助力乡村文明,为农民提供内在精神动力,使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提高,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将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推力。
撰稿 | 清研集团公共服务研究二部
图片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