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政策解读
国务院日前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未来五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等作出部署。
《行动计划》出台背景
《行动计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行动计划》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明确,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分类施策、集约高效的工作原则。经过5年的努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接近70%,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行动计划》提出4项重大行动、19项重点任务及有关政策措施。一是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提出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保障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受教育权利、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扩大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覆盖面6项任务,以及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政策、健全进城落户农民农村权益维护政策。二是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提出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园区提级扩能、强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4项任务,以及健全产业跨区域新布局激励机制、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资金多元投入保障等政策措施。三是实施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提出提升城际通勤效率、强化产业分工协作、加快市场一体化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4项任务和支持都市圈建设的政策措施。四是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提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加强城市洪涝治理、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推进绿色智慧城市建设5项任务和支持城市更新的政策措施。
组织实施方面,《行动计划》强调,要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实施推进机制,按照中央指导、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总体要求,加强多部门协同,统筹推进任务落实。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总体经历了三个时期。1978年-1995年是起步发展期,城镇化率年均提高0.7个百分点;1996年-2020年是快速发展期,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十四五”以来进入快速发展的后期,城镇化率增速有所放缓,近三年年均提高0.76个百分点。截止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16%,但是据中小城市研究院表示,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8.3%,存在约17个百分点的差额,按比例推算约有2.5亿人,由此可见城镇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多项重大任务和改革方向,完全契合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根本利益诉求。尤其是在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方面,《行动计划》提出,要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全面落实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要求,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各城市要因地制宜制定具体落户办法,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完善全国公开统一的户籍管理政务服务平台,提高户籍登记、迁移便利度。由此可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也是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关键所在,《行动计划》的提出将加快实现我国城镇化从土地的城镇化到人的城镇化转变。
清研观点
总体来看,《行动计划》的提出为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撑。
资料整理 | 清研集团公共服务研究二部
图片来源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