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建设海绵城市,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前言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建设韧性城市”、“建设源头减排、蓄排结合、排涝除险、超标应急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开展污水处理差别化精准提标”等相关任务和要求。2024年3月,《节约用水条例》公布,该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开展城市新区建设、旧城区改造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应当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因地制宜规划、建设雨水滞渗、净化、利用和调蓄设施。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促进城市建设方式转型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北京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倡导节水理念。

清研智谈 | 建设海绵城市,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发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1、缓解城市内涝

海绵城市建设是缓解城市内涝的重要举措之一,能够有效应对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以内的强降雨,使城市在适应气候变化、抵御暴雨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和“韧性”

海绵城市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统筹协调水量与水质、生态与安全、分布与集中、绿色与灰色、景观与功能、岸上与岸下、地上与地下等关系,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清研智谈 | 建设海绵城市,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强调增加绿地,降低城市地面的硬化比例,从而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收集并处理雨洪水后,这些被处理过的水可以用于生产和生活,或者作为景观用水、补给地下水等,进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降低城市建设成本

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将城市肌体中既有的园林、绿地、湿地及景观水体与水利调蓄设施结合起来,共同构筑城市的防排水体系。这种方式减少了给排水管道混凝土的工程量,降低了城市市政建设、运营、维护费用。

同时,建设海绵城市还能减少城市水灾,降低水灾经济损失及治理水环境污染的费用,经济效益显著。

4、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城市开发利用过度导致降雨径流外排以及地下水补给不足等问题突出。海绵城市可以实现降雨时利用自然水体和调蓄池收集雨水,再通过净化设施的处理和各级管网的输送,将达标的雨水用于灌溉等,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有效地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清研智谈 | 建设海绵城市,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1、渗:指加强自然的渗透,涵养地下水。主要目的是源头减少径流、净化初雨污。常用方式有改变各种路面、地面铺装材料,改造屋顶绿化。

2、滞:指错峰停滞,延缓形成径流峰值。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常用方式有雨水花园、植草沟、雨水塘、雨水湿地等。

3、蓄:指把雨水留下来。主要目的是降低径流峰值流量,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常用方式有保护、恢复和改造城市建成区内河湖水域、湿地并加以利用,因地制宜地建设雨水收集调蓄设施。

4、净:指进行净化处理,然后回到城市中。主要目的是减少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常用方式有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综合整治河道、建设沿岸生态缓坡。

5、用:指加强对雨水资源的利用。主要目的是合理利用雨水,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常用方式有绿化浇灌、道路冲洗、冷却用水和景观用水等。

6、排:指降水多时采取人工措施把它排掉。主要目的是减少内涝、提升城市应变能力。常用方式有村庄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低洼积水点的排水设施改造等。

清研智谈 | 建设海绵城市,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路径

突出全域谋划。海绵城市建设要在全面掌握城市水系演变基础上,着眼于流域区域,全域分析城市生态本底,立足构建良好的山水城关系,为水留空间、留出路,实现城市水的自然循环。要理清城市竖向关系,不盲目改变自然水系脉络,避免开山造地、填埋河汊、占用河湖水系空间等行为。

坚持系统施策。海绵城市建设应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转变,从以工程措施为主向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相融合转变,避免将海绵城市建设简单作为工程项目推进。既要扭转过度依赖工程措施的治理方式,也要改变只强调生态措施和源头治理的思路,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坚持因地制宜。海绵城市建设应聚焦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因雨水导致的问题,以缓解城市内涝为重点,统筹兼顾削减雨水径流污染,提高雨水收集和利用水平。避免无限扩大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将传统绿化、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等项目作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将海绵城市建设机械理解为建设透水、下渗设施。海绵城市建设应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结合气候地质条件、场地条件、规划目标和指标、经济技术合理性、公众合理诉求等因素,灵活选取“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措施组合,增强雨水就地消纳和滞蓄能力。

清研智谈 | 建设海绵城市,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清研成果

清研智谈 | 建设海绵城市,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清研集团智慧生态环境研究部专注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相关咨询服务,服务范围主要涵盖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研究、生态环境调查评估、环境污染防治策略规划等核心领域。部门致力于为政府机关及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环境管理优化分析服务、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指标规划设计咨询服务,以及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服务,以专业能力和核心技术推动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清研智谈 | 建设海绵城市,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部门现有一支70余人的精英团队,核心骨干人员毕业于清华、中科院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其中95%的成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团队成员中,超70%以上人员深耕环境领域5年以上,形成了一支以环保专业为核心,横跨环境工程、生态学、土壤学、林学、管理学、城乡规划、统计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团队。

撰稿 | 徐丹 清研集团智慧生态环境研究部研究员

编辑 | 张婧云

图片 | 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