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清研智谈 |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数字经济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方面具有极强的牵引带动作用。与此同时,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能源变革对于生产力变革具有重要的驱动和支撑作用,在绿色能源转型大趋势下,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动能源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助力全球能源转型及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新质生产力

清研智谈 |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今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做出了明确定义,“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强国建设的方向,对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数字经济

清研智谈 |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数字经济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于一体,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可以更好地赋能传统生产力改造升级,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为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实体基础,数字基础设施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坚实平台支撑。未来,结合数字经济特征和具体国情,要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协同提高数字创新能力、数实融合加快推进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培育创新型人才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

做强能源新质生产力数字引擎

清研智谈 |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质生产力之“新”,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新的“增量”方式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本身就代表一种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涵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数字化等多维内容,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等多维特征。当今新的物质生产力,正在信息化、智能化等条件下形成。

5月6日,510中国品牌日•能源产业品牌宣传周暨能源产业品牌建设年会(2024)(以下简称“2024能源品牌周”)举行能源品牌建设“十人谈”思想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郑新安表示,新质生产力意味着未来化、网联化、科技化、创新化的发展方向,能源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结合,改造能源产业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发展模式。

5月31日,由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七届(2024)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暨中国能源报创刊15周年活动在北京举行。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育权发表主旨演讲。提到以电力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渐成为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能源体系,加速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 以能源低碳技术与数智技术叠加带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当前,在能源低碳技术与数智技术叠加驱动下,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非常规油气等技术规模化应用,智慧能源、电动汽车等新模式、新业态加速发展,新型储能、氢能、CCUS等技术有望突破,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

  • 以数字信息化新能源体系和科技新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目标上新台阶

以数字化智能化用能加快能源消费环节节能提效。持续挖掘需求侧响应潜力,聚焦传统高载能工业负荷、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智能楼宇等典型可调节负荷,同时,探索峰谷分时电价、高可靠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等价格激励方式,推动柔性负荷智能管理、虚拟电厂优化运营、分层分区精准匹配需求响应资源等,提升绿色用能多渠道智能互动水平。

此外,以产业园区、大型公共建筑为重点,以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能为目标,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供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能源综合梯级利用水平。进一步推动普及用能自主调优、多能协同调度等智能化用能服务,引导用户实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策略,大力促进智能化用能服务模式创新,拓展面向终端用户的能源托管、碳排放计量、绿电交易等多样化增值服务,这也是新能源带动科技产业升级的具体表现。

最后,依托能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能源消费环节节能提效与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统筹规划,支撑区域能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构建,实现科技产业发展的具体融合。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正着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电网数智化转型升级,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新型能源体系构建。3月28日,重庆首座“经济型”电力智能巡检站房—北碚山语城开闭所正式投入运行,有效推进了电网的数智化转型。站房通过部署的环境监测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AI智能识别等新设备新技术,开展定期自动巡视,通过AI算法进行异常情况预警,有效避免停电事故的发生,供电服务实现了从被动抢修到主动抢修的转变。

  • 与此同时,以优质电力支撑新质数字技术应用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孕育的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已经处于产业化加速转化期,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的能源需求。人工智能大模型参数和数据量的持续增长使得算力需求急剧攀升,算力基础设施春笋般纷纷涌现,海量服务器昼夜不息运行,这对电力支撑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优化我国能源布局,缓解东部沿海经济活跃区域的能源供需紧张状况,我国已经实施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东数西算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面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深化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系统性优化,积极探索多元化、高质量的能源发展路径势在必行。以优质电力支撑新质数字技术发展,保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用能需要,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能源革命、发展数字经济。

清研成果

清研智谈 |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清研集团能源电力研究部自2012年成立以来,持续深耕能源电力相关领域,致力于推动能源、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的融合发展。集团与国家能源局及全国众多知名电力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索能源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助力能源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能源电力研究部服务范围涵盖管理咨询、品牌宣传、调研分析及平台研发等多个方面,凭借前瞻性的视角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合作单位提供站位高、可落地、有价值的专业支撑,赢得了广泛认可。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清研集团积极拥抱变革,以技术力量助推能源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未来,清研集团能源电力研究部将继续深耕能源电力领域,为能源行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撰稿 | 穆晓娇 清研集团能源电力研究部研究员

编辑 | 张婧云

图片 | 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