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加快开展无废园区创建 推动固废减量绿色生产

“无废园区”是指依据绿色低碳和“无废”的理念,以及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要求,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实现园区内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从而实现资源节约、产业共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园区。它是“无废城市”建设的细胞工程,尤其在化工园区等特定区域中,开展“无废园区”建设有助于推进相关行业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业固体废物在企业内、企业间和区域内的高效配置和就地就近利用处置。

“无废园区”工作背景

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左右有条件、有基础、规模适当的城市,在全市域范围内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2019年4月,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筛选确定了全国首批11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并将河北雄安新区等5个地区作为特例,参照“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一并推动。截至2020年年底,试点共完成改革任务850项,工程项目422项。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十四五”时期推进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18个部委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固体〔2021〕114号),指导各地做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鼓励各市级人民政府积极提出申请、列入国家梯队。至2023年底,我国已有1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8个特殊地区印发“无废城市”实施方案,各地安排工程项目3200余个,涉及项目总投资超1万亿元。指导15个省份全域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无废园区定义

无废园区定义

在法定边界和范围内,聚集若干企业、实现系统性地降低或消除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和统一管理的区域。“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注:所指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四类。】

无废园区建设的意义

开展“无废园区”的创建是延续和扩展“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是全面推动“无废社会”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举措。开展“无废园区”建设意义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推动产业园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开展“无废园区”建设,强化要素保障和资源集约利用水平,通过创新与集成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机制,建立新型的、侧重循环经济科技和转化体系的新型产业共生体系及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和生态产业链,可以促进园区的绿色升级,推动园区产业结构的转型提升,促进实现园区的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快建成资源节约型社会。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促进园区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双赢”;另一方面通过建设过程中的大力宣传和亲身实践,有助于增强全社会节约意识、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氛围,加快我国进入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速度。

三是助力打造全球生态工业体系。通过“无废园区”的建设,可以探索出一条低碳循环、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总结形成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经验”,为“一带一路”沿线乃至全球工业园区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案例。带动国际绿色潮流,共同构建国内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崇尚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生态工业体系。这不仅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打造利益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迫切需求。

无废园区建设工作开展

开展角度

一是深入推进源头减量。统筹产业布局,严把化工项目准入门槛,注重新进企业与现有企业耦合衔接,严禁固废产生量大且未落实利用处置途径的项目进入园区;不断提高清洁审核质量,指导企业强化固废的源头削减措施。

二是持续完善收贮运体系。依托一般工业固废信息管理平台,引导园区内及附近一般固废收运单位建立健全规范化分类贮存管理体系,提供“一站式”环境服务及整体解决方案促进废包装物、废设备等可回收固体废物高值化利用;深化危废“分级管理”,结合园区特点,针对研发企业,园区联合危废焚烧单位探索创建危废收集处置“班车”“网约车”“顺风车”转运模式,打通小微企业危废管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拓宽资源利用途径。对不同企业产废情况、生产工艺进一步研究梳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围绕园区内产废量大、利用技术成熟的危险废物,探索实行“点对点”豁免利用、梯级利用和交换使用;持续鼓励化学工业园热电、钛白等单位将大宗固废,如钛石膏、脱硫石膏,就近建材化利用。

四是优化利用处置能力。充分挖掘园区固废资源化利用潜力,促进先进技术落地应用;探索企业固废处理技术研究开发。

五是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对园区智慧管理平台智慧环保板块持续优化,细化固废产生、转移、处置等信息,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的监管能力;在园区内评选环保先进企业时,将“无废工厂”“无废园区”建设情况纳入考评内容,对工作突出的单位,优先纳入评优范围。

无废园区申报单位基本要求

申报单位原则上应符合以下要求:

1.园区内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0%,或近三年综合利用率累计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

2.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近三年累计降幅≥10%。

3.近三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污染事故、生态破坏事件。

4.列入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名单的企业应全部通过审核验收。

5.信息化管理手段完善,园区内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详实准确。

无废园区建设工作开展现状——“静脉产业园区”

静脉产业园作为无废城市微观形式、又集合各个固废要素,这种减量化、集约化、资源化的静脉产业园模式将成为无废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无废城市”的主要手段,因此频频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各地政府的追捧。

2020年至今,我国静脉产业园区处于地淘高质量发展阶段,静脉产业园区作为废弃物处置及资源化回收的“桥头堡”,在“双碳目标”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将废弃物经过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后,其中含有的金属、玻璃、塑料、油脂等作为资源回收再利用,可以明显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具有良好的碳中和效应。因此,我国静脉产业园区未来规划设计更要朝着绿色、节能、低碳方向努力。

在无废城市建设和碳减排的大背景下,我国固废静脉产业园区在规划建设中,不仅仅追求园区内部单个项目、不同项目系统之间物质能源循环,如水、电、气、热等互相供给,还有链接园区外部,与整个社会系统建立关系,追求项目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和社会大循环,由低级向高级三个层次的循环模式。

项目小循环:指园区中单个项目内部的工艺衔接和物质能量的循环。例如垃圾焚烧发电厂所产生电力可供自身运营使用,从而减少了使用市政用电的费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的中水可为后续的膜处理单元提供反冲洗用水,冲洗后的排污水,将再次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园区中循环:指项目中循环即本园区内不同处理工艺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包括利用生活垃圾能源的内部综合利用,有机质的内部利用,污水等的集中处理等。例如园区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发电余热蒸汽用来为整个厂区的采暖提供热源、厨余垃圾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废渣、污泥等送至焚烧厂进行处理,焚烧系统产生的蒸汽送至餐厨垃圾处理系统用于油水分离,垃圾经焚烧后为本园区各处理系统提供电源。

园区中循环图

社会大循环:指本园区的社会大循环即静脉产业园与社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园区和社会形成一个大的循环体系,即社会流通的商品经过消费,废弃的部分进入园区,经过园区内部处理,形成电力、肥料、金属等原材料返回到社会商品加工体系,经过生产再产生商品,供社会使用。

社会大循环图

现如今,我国静脉产业园区已经从传统的环保处理设施+环保宣教功能,发展成为集环保设施、宣教科研、生态休闲、产业带动、创新创业等一体的综合型生态静脉产业园区。

由传统静脉园区到综合型生态静脉产业园区

撰稿 | 王莹 清研集团智慧生态环境研究部研究员

编辑 | 扆国超

图片 | 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