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关于企业群众对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的需求

优化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深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2019年10月,国务院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并依托一体化在线平台提供数据共享服务,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一网通办”,并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为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环境。

优化政务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政务数据共享是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石。今年3月,北京市领导在展开一季度大调研时做出指示,要求本市各级各部门一要持续做好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二要加快探索为重点行业提供信息化服务的路径,带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希望企业强化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联动,主动对接北京相关政策,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京津冀地区。

对于企业需求的梳理

有学者将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面临的现实难题分布进行概括分析,总结为政务服务、市场环境、法治化水平、要素保障和政策实施五个方面。以上述理论框架为指引,并结合我公司各类政府事务调查中企业代表提出的实际问题,可以认为当前企业群众的诉求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政策实施方面,惠企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

政策宣传方面,部分企业表示,对于政府现有对企政策不太了解,希望参加政策宣讲解读活动,建议相关部门及时与企业对接,加强对企业走访宣传和培训指导;政策落实方面,有企业代表表示了解沟通过的政策在落地过程中困难重重,也存在“说有返税的政策,但是谈下来的结果就是没有办法完全落地”的情况,部分政策手续多、规定严,标准不明确,拔高助企政策享受门槛。

要素保障方面,政府支持不足

面向企业政策支持方面,有企业在座谈中表示所在地“有房租减免政策,但不属于国有的办公室是没有这种减免的”“有了解过相关政策,但因为我们(业务量)达不到要求,就没有享受到(政策补贴)”,同时,基于对多地企业的调查研究,总体来看,中小微企业获取融资贷款、税费减免、政策补贴等企业帮扶的限制较多,力度较小。

政务服务方面,“数据壁垒”依然存在

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到数字政府建设的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效能依托一体化在线平台持续提升,服务需求也从“能办”转变为“好办”。在全国政务服务向“一网通办”突破的背景下,有相关企业在调查时表示“数据统计工作重复太多,有些报表填报不太合理”“有时候一周要填好几个表,每个表内容是一样的但要求又不同”,部门之间的政务数据不能及时共享,导致政务流程冗杂,企业疲于应对。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估的启示及上海经验

2023年3月,世界银行发布“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价体系(Business Ready)”[ 在此之前,世界银行对于国际营商环境的评价以“营商环境评价报告(Doing Business Report)”体现,2021年9月,世行宣布停止该报告,并于次年2月宣布启动新的营商环境评价项目,即“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价(Business Ready)”。],基于世行营商环境评价对于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及评价的导向作用,学者对国际营商环境建设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分析,总结出四点趋势:一是营商环境建设走向系统化、整体化,二是监管与服务改革措施走向多维平衡化,三是营商环境建设走向数字化、环境可持续化,四是营商环境建设在经济体内部走向区域均衡化;并提出四点政策启示:一是强化营商环境建设统筹协调,二是提高政府监管质量与公共服务质量,三是以数字赋能、环保可持续拓展提升改革的边际效用,四是加快创新试点推广与扩散,提高区域平衡性。

作为首批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的六个城市之一,北京和上海在探索优化营商环境新路径上具有一定共性:促进“京津冀”和“长三角”协同发展,强化区域营商环境共建,同时也由于城市功能定位、发展规划及水平等原因存在差。对标世行营商环境评价改革,上海以此作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深入推进2023年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同时,根据政企沟通交流获得的反馈,总结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重点需解决应对以下问题:一是部分执法方式不合理,二是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数据共享、信息整合仍待改进,三是数据跨境流动限制多等具体存在的问题。

对策建议

结合我公司面向企业进行的调查研究及上海等其他城市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务院2023年发布的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经验案例,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更好回应企业群众需求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工作对策:

以需求为导向

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任务,坚持市场化的原则要求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而市场主体的需求时刻随着经济形势、社会环境等的变化而变化。面对企业不断涌现的新需求,政企之间应当加强沟通,在企业主动联系政府相关部门获取最新政策信息的同时,政府部门更应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了解企业面临的困难和短板,并建立政策动态调整长效机制,提升政策延续性、针对性和可行性,使政策更加完善、企业更加受益,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以质量为引领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基础,政务服务质量同样也是世行营商环境新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而提升政务服务质量的关键在于规范、高效、便捷[ 2019年10月,国务院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政务服务”部分明确要求“为市场主体提供规范、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和畅通。一体化在线平台为政务服务高效化便捷化提供了支撑,但在涉企服务方面,面对数字政府建设中“数据壁垒”依然存在的问题,平台功能仍有待优化,并仍需规范化建设,同时畅通信息渠道:规范在于流程标准化,建立政务数据管理标准化体系,实现政务数据统筹管理;畅通信息渠道一是要强化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互动,深化堵点发现解决机制,积极响应、及时回应,二是要畅通信息流动渠道,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

以普惠为目标

形成泛在可及、公平普惠的政务服务体系是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基本目标[ 2024年1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基本形成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高效政务服务体系”目标。]。从营商环境优化视角来看,环境公平、政策普惠仍有待持续提升,针对中小微企业获得政府支持力度小、限制多的实际问题,在服务方案制定时应避免政策集中向“大优强”企业倾斜,明确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公平的市场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以公平普惠为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加速对重点行业支持的同时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增收,助力国民经济稳定繁荣。

撰稿 | 杨晓慧 清研集团公共服务研究一部研究员

编辑 | 扆国超

图片 | 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