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循环改造始于心、创于行,清研智库助力“无废园区”建设
“迈向零废物”社会正在成为全球的共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系统的进行综合固体废物管理。我国废物污染问题突出,“无废城市”的建设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年均产生量大约为420885.8万吨,历史累计下来未能资源化利用的存量超过了600亿吨,占地面积超过了200万平方公顷。如果不能合理有效地平衡固废产量和利用量之间的关系,将会产生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双重问题。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全链条治理塑料污染,持续推进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至2023年底,我国已有1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8个特殊地区印发“无废城市”实施方案,各地安排工程项目3200余个,涉及项目总投资超1万亿元。指导15个省份全域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图1 “无废城市”建设地图
通过开展“无废城市”建设,预期到2025年,可加速推进并实现城市工业绿色转型升级,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压力,促进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补齐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基础设施短板,各类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和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全面建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发展“无废旅游”示范,形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社会化综合管理的新模式,同时助力及促进双碳目标的达成。
图2 “无废城市”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在“无废城市”建设中,一是不断完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规政策;二是不断丰富“无废城市”建设内涵。目前,各地在园区、工厂、矿区、机关、酒店、学校、社区、乡村、景区、工地等多个方面推进“无废细胞”建设。“无废细胞”建设已经成为各地贯彻落实“无废”理念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不断丰富“无废城市”建设内涵的重要体现。工业园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固体废物特别是工业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地,必须成为践行“无废城市”及“无废细胞”理念的先行者。在工业园区率先开展“无废园区”建设,可极大推进工业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业固体废物在企业内、企业间和区域内高效配置,促进工业固体废物就地就近利用处置。
什么是“无废园区”
根据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中的标准,“无废园区”应是循环化产业园或生态产业园,实现系统性地降低或消除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和统一管理的区域。
注:所指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四类。
“无废园区”的营运管理
在园区管理方面,园区应通过规划环评,入园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建立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响应制度和排查制度。在园区运营方面,园区应建设废物交换平台、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及孵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根据园内企业产业特点进行招商引资,实现企业间、产业间首尾相连,物料闭路循环、物尽其用。
“无废园区”的污染防治
注重绿色生产与源头控制,固废分类贮存,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倡导绿色生活、绿色办公,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实行垃圾分类。同时,对绿色的节能减排、组织管理与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科普宣传。
如何推进“无废园区”建设
实施企业绿色转型,推进源头减量
推进园区企业“绿色工厂”、“无废工厂”、“绿色领军企业”建设,推动各类废弃物全过程管理。通过不断优化清洁生产工艺,鼓励重点管控新污染物使用企业开展原料替换,推动行业、企业单位产品废弃物产生量稳步下降。提高清洁审核质量,指导企业强化固废的源头削减措施,进行绿色化生产改造。
完善收贮运体系,提升小微收集覆盖
依托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和智慧园区平台,引导园区内及附近固废收运单位建立健全规范化分类贮存管理体系。推进危废“分级管理”,结合园区特点,针对小微企业,联合危废焚烧单位探索创建危废收集处置转运模式,打通小微企业危废管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探索推进“点对点”,拓宽利用途径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围绕园区内产废量大、利用技术成熟的危险废物,探索推进“点对点”豁免利用,鼓励园区企业内、企业间和产业间物料闭路循环。积极推进粉煤灰、脱硫石膏、钛石膏污泥等产量大的一般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
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消纳能力“零”污染
针对飞灰、废盐、蒸馏残渣等利用难度大、主要依靠填埋焚烧消纳的危废,发挥园区管理能效,搭建园区产废企业与处置企业沟通桥梁,制订管理办法和工作机制,积极引导产废企业加强与园区配套的危废处置企业的沟通,促进危险废物就近处置,提升危险废物在本园区及市内的消纳率,降低危废运输的环境风险。
“十四五”时期开展“无废园区”建设的意义体营销
“无废城市”建设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对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开展“无废园区”的创建是延续和扩展“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是全面推动“无废社会”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举措。开展“无废园区”建设意义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推动产业园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园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和重要抓手。特别是在201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国发[2019]11号)后,园区的绿色升级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通过开展“无废园区”建设,强化要素保障和资源集约利用水平,通过创新与集成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机制,建立新型的、侧重循环经济科技和转化体系的新型产业共生体系及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和生态产业链,可以促进园区的绿色升级,推动园区产业结构的转型提升,促进实现园区的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快建成资源节约型社会。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在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都经不起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此,要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无废园区,正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抓手。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促进园区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双赢”;另一方面通过建设过程中的大力宣传和亲身实践,有助于增强全社会节约意识、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氛围,加快我国进入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速度。
三是助力打造全球生态工业体系。当前,工业体系的生态化转型已经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一大难题。通过“无废园区”的建设,可以探索出一条低碳循环、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总结形成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经验”,为“一带一路”沿线乃至全球工业园区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案例。带动国际绿色潮流,共同构建国内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崇尚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生态工业体系。这不仅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打造利益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迫切需求。
撰稿 | 田媛 清研集团智慧生态环境研究部高级研究员
编辑 | 扆国超
图片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