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高度重视,作出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大部署。2018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要负责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建设一支群众身边的志愿者队伍,因地制宜开展经常性、面对面、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是整合各方力量资源,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指挥中心,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中心,更是引导人们坚定自信、鼓舞斗志,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信仰中心。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数字化和智能化趋势极大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内涵和外延,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高效的手段,使其真正成为一个覆盖全民、涵盖多元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平台。
首先,在内涵方面,数字化和智能化趋势使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更加丰富、多元化。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可以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现代、智能的实践场景,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为参与者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支持,从而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其次,在外延方面,数字化和智能化趋势使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覆盖面更加广泛、深入。数字化技术可以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影响范围拓展到更广泛的群体,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使其成为全民共享的文明实践空间。智能化技术可以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服务拓展到更多的领域,使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平台和社会力量,提供更丰富、便捷、高效的志愿服务,让大众更加方便地收获文明实践活动体验。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数字化、智能化实现路径
建设数字智能化平台,筑牢基础设施底座
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数据”互通互融工作体系,打通基层党的理论宣讲、文化建设和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提供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的基础支持。为志愿者、受益者与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安全、快捷、便利、智慧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管理和操作工具。
清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云平台由PC端网站、移动端网站、微信小程序和管理后台组成。包含志愿互助、文明实践基地管理、文明实践活动、文明随手拍、文明实践调查、文明在线课堂、文明实践知识图谱、精神文明宣介、经验交流平台和实践成果展示,合计十大子系统。为志愿者、求助者与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安全、快捷、便利、智慧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管理工具。
应用数字化、智能化设备,辅助文明实践活动
应用数字化、智能化设备辅助文明实践活动可以提高效率和便捷性,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互动和参与度,提升体验和创新,以及强化监督和管理。在具体实施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逐步引入相应设备,并与相关平台和系统进行整合,以实现文明实践活动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目标。
例如:可以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开发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帮助市民正确分类垃圾;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开发智能导览系统,提供个性化的文明实践活动指引;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文明实践活动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通过对活动参与人数、地域分布、活动成效等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公众需求,优化活动策划和组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真实场景,让参与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明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依托数字化、智慧化技术,收集文明实践数据资源
充分发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优势,打造了文明实践“群众需求库”“阵地资源库”“志愿项目库”“文明实践库”等数据库,通过信息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和反馈,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使用率、群众需求度、活动参与度、项目好评度进行数据分析与效果研判,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满足群众多样化、立体化、差异化的需求,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文明实践精准度,还可以增强群众参与度。
帮助各类人群提升数字和智能应用使用能力,推动技术福利普惠
在数字化时代,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往往面临着数字鸿沟的困境,在设计智能化设备和数字化平台应当考虑到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包括界面设计的易读性和易用性、操作方式的多样性(比如语音控制、大字体显示等)、辅助功能的完善性等。社区和志愿者组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针对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可以开展相关的数字化培训活动,帮助他们了解和使用数字化设备和平台,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促进数字化设备和服务的普及和适配,确保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在数字化时代不会被边缘化。
在数字化时代,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文明实践内涵拓展应注重从城市生活和治理的数字化转型角度切入,必须要和数字时代产生的新问题、人民群众新的生活方式充分对接和融合,数字时代的文明实践内涵和数字时代“人的发展”也密不可分,拥抱数字化的同时,正视数字化带来的积极和非积极变化,继续深深扎根于人民,解答人民群众愁盼问题,统筹推进、合力破题,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逐步构建起具有数字时代特色的文明实践新模式。
撰稿 | 李伟 清研集团文化创意研究部研究员
编辑 | 陈泽玺
图片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