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双碳政策体系构建完成,重点领域低碳绿色发展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三年来,我国双碳“1+N”政策体系逐步构建完成,重点行业领域低碳工作有序推进。
中国双碳的“1+N”政策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新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于2021年10月24日发布,是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的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发挥统领作用,是“1+N”中的“1”。《意见》提出五方面主要目标: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是“N”中为首的政策文件,提出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全方面,重点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除此以外,“N”还包括各有关部门根据方案制定的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实施方案,煤炭、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电力、石油天然气等重点行业实施方案,科技支撑、碳汇能力、统计核算、监督考核等支撑措施和财政、金融、价格等保障政策,以及各省市碳达峰行动方案。
目前,各有关部门已出台12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施方案和11份支撑保障方案,31省(区、市)制定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双碳“1+N”政策体系构建完成并持续落实。
双碳“1+N”政策体系图
重点领域低碳绿色发展
我国将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能源消费方式转变。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领域包括:能源转型领域、交通运输领域、城乡建设领域、工业领域、循环经济领域、农林牧渔领域等。
能源转型领域
通过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减少对传统煤炭等高碳能源的依赖,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合理调控油气消费,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交通运输领域
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构建,推广绿色出行和低碳交通方式,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代替,提升铁路、机场电气化智能化水平,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
城乡建设领域
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倡导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理念,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实施城市节能降碳工程,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推进城市供热系统、照明系统等基础设施转型替代,进行节能升级改造,推进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应用,推动城市综合能效提升。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因地制宜推行清洁能源低碳供暖,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通过推广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标准,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耗和碳排放。
工业领域
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比重。推动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碳达峰,通过技术创新和领域技术改造,实现工业过程的低碳、高效和清洁生产,实现节能增效。采取强有力措施,对“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
循环经济领域
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以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为目标,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率,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快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建设。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实现再生资源应收尽收,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减少资源消耗和降碳的协同作用。
农林牧渔领域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
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具体行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带来经济社会体系全面转型升级,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在更高水平上相匹配相适宜,进而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绿色低碳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等,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
撰稿 | 云晋 刘丹 清研集团资源环境研究部研究员
编辑 | 陈泽玺
图片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