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聚焦“四大”抓手 助推文明实践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宣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阵地;是坚持“六个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是宣讲各项方针政策、助推精准脱贫、深化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一、以志愿服务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打造更具城市特色的文明实践工作模式
城市文明实践工作的展开,应以志愿服务为抓手调动各方力量,以资源整合为重点打造工作平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方式方法,建立健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广泛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满足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打造更具城市特色的文明实践工作模式,提升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开展成效。
重点围绕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因地制宜开展各类便民惠民、乐民育民文明实践活动。
突出政治引领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人民精神风貌,引领群众共同奋斗,推动城乡发展、乡村振兴,创造幸福生活。
坚持精准务实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供需精准、供给有效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真正把高质量、常态化、受欢迎的各种优质资源和公共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做在群众心坎上。
加强资源整合
坚持党委主导、各方参与、群众互助,积极整合公共服务资源,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美乡村建设、环境整治相结合,与党员教育、科技推广、普法教育、移风易俗、我们的节日、志愿服务、道德讲堂、文化惠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融合。充分整合多方资源,打破条块限制,合理调配,统筹利用,实现资源供应长效化、效应发挥最大化。
保持常态长效
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打通城乡公共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机制,丰富拓展乡风文明志愿服务内容,推进志愿服务工作与其它工作合力合拍、相互促进、整体联动,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和实践队伍常态化、制度化,把实践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
注重全面覆盖
采取“集中+分散”“线下+线上”“固定+流动”相结合原则,建立一批常驻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开展经常性、面对面、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弘扬新风良俗中升华境界、增强本领,在乡村振兴发展实践中创新创业、收获幸福。
二、坚持学思用相结合,知行合一相统一,建立新思想引领平台
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思用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力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新思想聚人,筑红色高地。打通党群服务中心、基层党校、道德讲堂、人文讲堂等,建立新思想引领平台。
宣传宣讲党的政策
广泛深入宣传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阐释党中央大政方针、为民利民惠民政策,帮助基层干部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开展生动活泼的形势政策教育、国防教育和军民共建活动,引导群众自觉把个人和小家的幸福,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梦想联系起来,诚实劳动、不懈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培育践行主流价值
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倡导社会主义道德,广泛开展学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活动,引导农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学习实践科学理论
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他们领会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核心理念、实践要求,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更加自觉地维护核心、拥戴领袖,更加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丰富活跃文化生活
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和地域特色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持续深入移风易俗
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宣传普及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公共场所等方面的文明规范。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广泛普及科学知识。
三、 充分考虑城市运行情况,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体系,保障文明实践工作开展
充分考虑城市运行情况,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体系,落实工作任务,保障实践工作的常态化开展。进行实践工作资讯信息管理、资源梳理整合、常态活动开展、志愿队伍建设、工作效果评估、群众满意度维护、信息技术平台等。
资讯管理
做好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资讯管理,强化宣传报道与信息报送。管理文明实践工作资讯信息,研制文明实践资讯清单,包括文明实践前沿信息、文明新风、实践成果等,定期发布在各个媒体渠道,做好文明实践工作对外展示工作。同时,做好文明实践工作过程各项材料的收集与管理,包括文明实践资讯材料、工作方案、活动方案、活动风采照片、活动记录等,做好工作成果管理。
资源整合
坚持党委主导、各方参与、群众互助,积极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收集、汇聚、整理城市公共服务资源,打破条块限制,统一资源管理利用,制定合理调配机制,统筹利用,确保城市内所有资源在机构、人员、设施等权属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文明实践工作需要进行使用,将城市现有的公共服务资源进行统一汇集,并纳入活动方案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供应长效化,效应发挥最大化。
活动开展
根据城市精神文明创建要求,梳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通过微信群与群众互动、引导群众发声,利用调查问卷形式,开展群众需求访问,广泛收集、调研群众需求,同时充分考虑创城指标要求,制定符合特色的精神文明工作方案与精神文明实践活动清单,包括志愿者培训活动,群众帮扶活动,每月志愿活动,积分推广活动、关爱送爱服务、线上直播活动、我们的节日、精神文明宣传活动等。
为确保工作定期召开工作研讨会、联席会等落实各项活动所需资源、压实各单位工作职责任务,以明晰的工作思路、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推动实践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在日常工作特别是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志愿队员深入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安排和相关部门的部署,主动接受平台点单,及时组织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队伍建设
为保障文明实践活动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在现有的志愿队伍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管理,壮大志愿队伍,制定工作奖惩机制,盘活志愿资源,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形成志愿服务牵头的工作机制,做好志愿者注册、登记、培训等工作的落实与执行,定期协调文明实践中心整合相关资源开展志愿者培训,收集实践中心、所、站上报的志愿者信息进行注册、登记,制定规范的志愿者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与任务。
建立志愿者队伍日常管理、志愿服务、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等制度,做到活动有年度计划,并在固定醒目位置公示;每季度至少安排一次专题研究会,并有会议记录、会议照片;每季度评选最美志愿者,并张榜公布最美志愿者姓名与事迹(拍照存档)。
培育“N+X”志愿队伍。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负责整合各单位志愿服务组织资源,制定志愿服务活动计划,培育孵化志愿服务组织和其它公益性社会组织,培训辅导街道、社区志愿者,下设N个支队,每个支队中再设多支分队,每支分队有明确的服务项目、服务对象。
工作效果评估
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比对文明城市创建指标要求,开展各项实践工作,对各单位进行常态督查,定期考核评估,倒逼责任落实,推动实践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确保实践工作取得实效。
群众满意度维护
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利用微信群、网站等互联网手段,建立群众交流互动的渠道,定期收集群众需求,传播文明思想,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培养群众主人翁意识。同时通过调查访问的方式,线上、线下结合调查群众满意度,收集群众意见,真正把群众“留下来”、“融进来”、“带起来”,建立党组织与群众的直接桥梁,既真心服务群众,又教育引导群众,实现与群众的良性互动。
四、 信息技术支撑文明实践工作常态化开展
志愿者团队功能开发
管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队,支持志愿者数据导入,历史数据可进行单个或批量添加;支持按照单位、类型、时间等条件进行数据查询与数据导出。
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功能开发
根据文明实践工作的实际需求,建立志愿服务工作闭环,形成“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化工作模式,打造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完善联动配合,以“菜单”的形式向基层配送资源和服务,增强实践服务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文明实践培训学习功能开发
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准备阶段,可通过培训平台开展线上教育培训。管理员在后端添加视频、ppt等培训课程,发布课程后,用户可以在移动端、电脑端上学习课程。可通过平台开展志愿者在线培训,发布培训课程,志愿团队定期在线观看学习,记录学习时长。
群众需求收集功能开发
平台提供群众需求记录功能,收集人员可通过平台记录收集到的群众需求,包括群众基本信息和需求详情等,为制作志愿服务项目清单提供基础需求数据。
群众满意度调查功能开发
提供群众满意度调查功能,通过发布问卷的方式开展线上线下调研,了解群众需求情况,广泛收集群众意见,调查员可通过发布问卷链接或线下面访形式开展需求调研与收集。回收答卷支持全部、部分导出,支持Excel、SPSS、SAS数据格式。
文明实践工作成效展示
针对不同组织、单位可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包括群众需求统计、志愿网校学习时长统计、志愿服务点单、接单量统计、群众满意度统计等,同时根据统计结果通过饼状图、折线图等多种形式进行可视化大屏展示,并根据统计要求出具自动化报表报告。
撰稿 | 强惠娟 清研集团技术部研究员
编辑 | 陈泽玺
图片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