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多措并举,科学治理非机动车乱停放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出行的便利性需求与日俱增,在高速的工作及生活节奏下,街道上通常是人流熙攘、车水马龙,交通压力可想而知。而那些形形色色、种类各异的非机动车不时在大街小巷中穿梭疾驰,已在无形中成为了能够左右城市交通的主力军。

近年来,共享单车和外卖等行业的非机动车数量激增,据报道,2022年,北京市共享单车规模101.20万辆,累计骑行量超6.01亿人次,日均骑行量约228.13万人次。受之影响,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日益严重,行人及车辆的通行空间被不断压缩,久而久之,道路周边交通秩序混乱、拥堵及安全隐患等问题便会接踵而来。人民群众的关注面也逐渐从非机动车在道路面上的安全行驶转移到了非机动车的有序停放上,有效规范非机动车的停放,而今已成为亟需解决的民生问题。

非机动车乱停放现状

以目前非机动车涉及的乱停放区域进行分类,在非机动车乱停放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类型:

非机动车码放无序

码放无序是非机动车乱停放中最普遍、最常见的类型,在城市道路的辅路、非机动车道、人行步道等地均会发生,主要是指非机动车在路面道旁随意码放、无序不整、乱堆乱放等,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交通的顺畅,尤其是在城市早晚高峰时间段,随着人、车流量的增大,会造成正常行驶的机动车、非机动车乃至行人在躲避乱停放的非机动车时形成剐蹭或碰撞,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

非机动车占压盲道

众所周知,盲道是专用于协助盲人出行的道路设施,等同于盲人的“眼睛”。而非机动停放在盲道上如今已是城市中屡见不鲜的现象。这种堵塞盲人安全通道的行为,可能会给盲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伤害,这不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还在无形间触碰了道德层面的标准线。

非机动车占压绿地

具体是指将非机动车停放在道旁绿地中,虽一时避免了道路面上的乱停放,但在停放时不经意地挪动、碾压等行为会给绿地造成如斑秃、绿植枝叶折断等一系列的损害,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城市的市容市貌和生态环境。

废旧非机动车乱停乱放

很常见的是利用废旧非机动车为机动车“占据”车位的情况,大多出现在区域空间狭窄的背街小巷中。机动车停车难同样是困扰居民由来已久的民生问题,有些不具备机动车停车位的居民便擅自进行“非法圈地”,以不能正常行驶的废旧非机动车做为“占地标”,将公共区域占为己有,做为了“私家车库”。这种做法一是会使来往通行的机动车会车困难,造成狭窄道路的交通拥堵,亦或阻塞生命通道,影响消防、救护车辆的通行。二是大部分废旧非机动车为破旧的电动车,电池并未卸载,有一定几率会引起自燃,危及周边居民的人身安全。

当前整治非机动车乱停放的相关措施

限定区域,制约非机动车乱停放

政府及共享单车运营商为有效遏制非机动车乱停放现象,在部分街区划定了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并设有告知牌,在“潮汐式”淤积时段还会安排专门人员,引导群众有序码放停车;共享单车运营商还通过定位及电子围栏技术进行停车位甄别和锁定,以罚款、停用、禁止区域外锁车等条件进行约束,规定旗下共享单车仅能停放在特定区域内。

多方联动,高效处置乱停放车辆

从社区志愿者及附近商圈单位志愿者中选派专门人员,帮助发现周边非机动车乱停放情况,进行精准定位,并协同城管执法、共享单车平台等单位建立高效联动机制,调动各方社会责任意识,在最短时间内对违法停放的非机动车予以规范或清理。

定期清移,有效整治废旧非机动车乱停放

社区开展系统的巡查和专项整治,针对废旧非机动车随意码放或“占车位”的情况,通过发布通告、微信群提醒等方式告知居民清理时限,如居民在规定时限内不予清理,则社区会同执法部门将进行统一清理。

规范及整治非机动车乱停放的建议

调研走访,合理增设非机动车停车位

政府部门和共享单车运营商可针对乱停放现象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不同区域的非机动车停放数据,后续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区域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及精准分配,在如车站旁、地铁口、商圈周边等人流量大、对非机动车有较高需求的区域增设非机动车停车位/场,并在一定距离外设置清晰的引路牌,提前引导群众入位停车。

增强科技运营手段,有效管控共享单车乱停放

一是针对某些共享单车品牌出现的划定区域停车定位不精准现象(不入划定停车位也可结束锁车),运营商要及时优化定位系统,消除不入位停车“盲区”,加大不入位停车的惩罚力度,从而使共享单车乱停放再无“死角”;同时,可在APP中增设“停放报警”功能,以便于用户在发现共享单车乱停放现象时,能够协助触发报警,使就近的管理员在最短时间赶至现场开展停放疏导、清理移放等工作,提升共享单车乱停放处理的时效性。

二是共享单车运营商可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掌握相关地区对于共享单车的实际需求量,从而对共享单车日常分布进行合理调度,避免因部分地区车辆分布过剩,实际使用率不足导致的冗余车辆码放混乱、拥堵道路的情况;另外,也需对车辆的运营状态进行有效监控,可根据单车的停放时间、运行轨迹等数据鉴别单车是否处于正常运营状态,如有损毁情况,则运营人员需及时对单车进行返厂维修或报废处理,从而避免出现损毁单车长时间无人问津,出现的乱堆乱放现象。

加强宣传引导,实现全民共治

一是可在社区宣传栏中放置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整治公告,明确非机动车停放要求和违法车辆处置方式,并利用微信、微博、广播电台等新媒体广泛进行宣传,积极争取居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全力营造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专项整治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是可不定时组织非机动车乱停放的专项宣传活动,安排专门人员走上街头,发放有关非机动车乱停放的传单或宣传册,并为群众讲解乱停放的危害及有序停车的正确方式,以加深群众对非机动车有序停放的认知和了解。

加大执法力度,着力开展整治行动

一是在非机动车乱停放较严重的路段安排执法人员进行不间断巡查,加强对人流量较大的商圈和居民小区等重点场所的管控,增加非机动车乱停放专项整治行动的频次。如遇违停的情况,采取现场教育查纠和取证拖移处罚相结合的处理方式,灵活治理非机动车乱停放现象。

二是执法部门可联合社区网格化管理人员或第三方检查公司,通过区域走访、日常检查、探头监控等方式,及时掌握辖区内废旧非机动车停放情况,对长期占用公共区域停放的废旧非机动车定期进行移除,并对治理效果进行持续跟踪,以防乱象的反复滋生。

三是在法规条例上,对于非机动车禁停区域,要予以明确,做到面面俱到,这样在执法过程中才能做到广域覆盖、不留盲点。同时,在违法处罚尺度上,现有的大多数地方性法规条例均较为“模糊”,无论是口头警告、处以罚金还是没收车辆,都没有所对应的处罚条件做为支撑,可以依据非机动车乱停放的类型制定所对应的处罚条例,做到“有法可循,有据可依”。

非机动车的各种乱停乱放现象,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许多难题。在政府层面,需要加强监管,持续对辖区非机动车乱停放问题进行常态化管理及整治,同时积极宣传引导,提高居民自觉规范停车意识;在共享单车运营商层面,需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目前对于单车停放的管控能力,使共享单车始终朝着良性态势发展;在人民群众层面,需加深对非机动车乱停放危害的认识,规范停车的习惯。各方只有多措并举、联合共治、协力共管,才能实现提升辖区道路“有序化”管理水平,净化交通秩序环境的目标,从而营造出整洁有序、文明宜居的生活环境。

撰稿 | 陈崴 清研集团城市管理研究部研究员

编辑 | 陈泽玺

图片 | 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