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无界公园,重塑公园管理“新边界”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近年来,人们对于绿色生活的向往已逐渐成为主流,公园绿地已经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类公园均以围栏为界,划定公园范围,方便管理。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有了新需求、新期待,传统公园人为划分物理边界,开始影响人民群众享受绿色福利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此,北京走在全国的前列,提出了建设“无界公园”的解决方案。“无界公园”,顾名思义就是打破公园传统物理界限,拆除公园的围栏,将公园绿色空间和城市空间有机结合。公园无界,市民游园出行将再无限制,空间视线再无阻碍,不仅体现出了城市治理理念的升级,而且更彰显城市管理者主动迎接考验的管理自信。
一、北京无界公园建设现状
公园的概念古已有之,但在古代却指的是官家的园子,是达官贵人的专利,普通老百姓基本不能进入游玩。直到近代,现在的公园概念才随着“欧风美雨”进入中国,1914年北京市的第一座公园“中央公园”(即今天的中山公园)正式向市民开放,公园开始逐渐融入北京老百姓日常生活。截止2023年5月,北京市已拥有各类公园1050座,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高达88%。
如何管理这些公园才能让广大群众更好的享受绿色福利,一直是城市管理者深入探索的课题。2017年,北京市密云区规划建设白河城市森林公园,首次公开提出“无边界公园”概念,要让园内景观与周边山水融为一体,自然相接,没有明显边界线。这是“无界公园”概念首次在全国公开亮相,之后各地争相效仿。但限于当时条件,北京公园建设主要放在增绿、增量上,无界公园探索建设并没有在其他公园上展开。
2021年,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公布,北京市将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7月,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印发《北京市园林绿化专项规划(2018年-2035年)》,规划中提出:具备条件的城市片区居住地附属绿地应逐步推进拆除围墙、开放绿地,鼓励公共型附属绿地、沿街绿地开放,去除绿地周边围栏,配置游憩设施,成为具有使用功能的绿地,落实资源共享的理念。北京无界公园探索建设开始重启。
2022年1月,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发布2022年工作计划,在全市开展公园绿地林地“减围栏、促连通”工作。朝阳区率先响应,启动“拆栏透绿”工程,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成为本市首个无界公园。之后,北京市探索建设无界公园步伐加快,各区纷纷开始试点。
2022年6月,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在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0550号关于“公园拆除围墙融入城市”提案的答复意见中,明确提出将筹分析公园拆除围墙后衍生的各类管理问题,积极探寻解决方法,指导具备拆除围墙条件的公园做到应拆尽拆。
2023年3月,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印发《北京市无界公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全面启动全市无界公园建设工作,提出到2025年底,除因售票管理、文物保护、特殊安全防护等需要保留的公园围栏外,其余原则上全部拆除。
据统计,截止2023年3月,北京全市1050座公园,已减栏公园数632,除了拟保留围栏公园数309,还有109座公园待减栏将在接下来三年内完成。北京无界公园已经成为全国公园优质服务的标杆。
二、建设无界公园所要面对的难题
公园首先姓“公”,无界公园通过科学优化公园围栏,打破私域概念,让公园回归服务本质,得到市民群众一致拥护。但探索建设好无界公园不是一蹴而就,要是自身条件而定。总体来说,需要面对三个难题:
无界公园考验管理者服务水平
传统公园都有物理边界,这样公园管理区域有明显界限,入园人数也可以人为调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公园绿地面积不断提升,这种管理模式功不可没。
无界公园拆除了公园围栏,破除了公园与外界的界限,游园人数、游园时间将难以控制,这将严重冲击着原有的管理秩序,原有公园硬件设施、服务水平、应急处置等都要面临新的挑战。无界公园作为一种全新的公园服务标准,需要与之配套的管理服务模式,这极度考验管理者的管理智慧和服务水平。
公园无界,游园有界
无界公园拆除了围栏,不只是物理上的破除藩篱,更是对市民行为习惯产生重大影响。公园无界,市民入园游玩将不限人数、不限时间,公园环境必将承受极大压力,美好环境仅靠有限的管理来维护肯定是行不通的。
公园无界,游园有界,无界公园表面看是市民出行游玩将再无限制,实际上是对市民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文明游园将是无界公园建设管理中重要的一环,美好环境,更加需要游客自觉维护,公园管理者需要做好对市民游园的文明引导。
无界公园与城市发展互动联系
公园作为现代城市之心,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公园建设不是对城市资源的单方面索取,没有拖城市建设后腿,公园建设跟城市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无界公园前期建设确实需要城市大量投资,而且公园建成后其公益属性决定难以短时间取得明显收益,但公园作为城市休闲、旅游产业的一部分,无界公园建设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升公共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从而推动城市发展,而城市发展了又可以为无界公园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反哺公园建设和维护。如何抓稳抓牢这个结合点,需要管理者深入研究。
三、无界公园建设的建议
建设无界公园不仅体现了共享、共建的城市治理理念,还是节约、便利、为民服务理念的一个综合体现。北京的无界公园建设已经取得相当成绩,也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笔者认为还需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提升建设水平,巩固建设成果。
拓宽协同治理机制,丰富创新无界公园新模式
目前无界公园治理模式主要采用多部门协同治理,公园+社区+志愿+执法多方联动机制,但这种管理模式更多是行政上的推动,事实上普通市民自发参与度不高。相关部门需要在组织普通居民参与公园管理上下功夫,园林部门可组织技术人员进企业、学校、社区,开展公园绿地养护方面知识培训,鼓励企业、学校、居民家庭认领公园绿地养护,创新市民公园管护尽责形式。让普通市民不仅仅是无界公园的游玩者,还要成为无界公园建设管理的参与者和监督者。
围绕公园无界特色,打造无界公园旅游IP
近年来,各地网红城市利用独特城市元素火爆出圈,引起全国各地网民极大关注,网红流量变城市发展增量。而无界公园作为北京公园建设的重大创新,“无界”概念也有足够的噱头,但事实上无界公园确实引爆入园游玩“流量”,可在新闻、网络舆论上不温不火,甚至在北京“无界”概念知之者都不多。相关部门要加强相关宣传,可围绕“无界”概念,规划经典游玩路线,打造无界公园旅游IP,吸引普通市民关注,真正营造出全民理解、支持、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无界公园建设走的更远、更好。
购买社会服务,引入第三方监测评估机构
无界公园建设作为花园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增强市民绿色福利获得感的直接体现,涉及公园数量较大,建设工作环节多,需要对建设过程、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强化问题导向,促进问题整改,提升建设水平,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购买社会服务,引入第三方监测评估机构,构建一个公开公正、简洁明晰的监测评价体系,提质增效。
清研集团依托多年城乡环境治理咨询规划、业务运营、第三方调研评价、信息系统建设经验,提供规划设计、信息系统研发、清扫保洁、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厕所改造管护、河道精细化管理、农民人居环境治理、公共设施管理维护、固体废弃物处置、第三方督查考核、文明城市创建等综合环境治理服务,致力于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升,助力政府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撰稿 | 田忠斌 清研集团城市管理研究部研究员
编辑 | 陈泽玺
图片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