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智慧社区赋能社区治理
2022年5月,民政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智慧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提出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初步打造成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社区。智慧社区在助力社区治理方面的能力,今后将继续被重视。
智慧社区发展现状
智慧社区是指通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方式,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服务资源,打造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的社区治理新形态。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概念之下的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管理、政务服务和市场服务的载体,其中数字社区、智能家居、社区养老和智能生态社区等各类智慧社区项目层出不穷。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依托社区数字化和线下社区服务机构,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智能小区等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相关文件陆续发布,也对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出过明确要求。
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各地的不断创新下,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智能门禁、智能停车管理、智能水电表、智能垃圾桶自动检测桶内垃圾等应用层出不穷,全国范围内都开启了智慧社区建设热潮,智慧社区行业发展前景广阔。2021年我国智慧社区规模达到5950亿元,同比增长约10.1%,预计2023年我国智慧社区市场整体规模将达到6433亿元。我国智慧社区潜在市场规模巨大,随着城镇化率提高,各类老旧小区相继启动智慧化改造,新建社区开展智慧化提升,我国智慧社区的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推进和潜在市场的不断挖掘,各房产、安防、物联网、人工智能、物业管理和网络运营商等企业纷纷布局智慧社区相关产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将成为各地工作的重点之一。同时,政企合作模式在智慧社区建设运营中的应用与推广,更多的社区资源将被盘活并不断激发出数字产业的新活力,带动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智慧能源等关联产业发展,为数字产业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就是旨在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将科技融入社区生活服务,提升社区治理的能力,并满足居民的智慧生活体验和对安全便捷性的要求。未来,智慧社区行业将朝着更为积极的方向发展并逐步构建起智慧社区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社区是城镇最基层的组织单元,是基层社会服务和管理的基础平台,社区的治理也是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社区治理的效果和水平,直接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也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目前我国的社区治理还处于经验积累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
1. 社区治理行政化严重
目前的社区治理从模式构架的建立来看,仍处于政府主导的最初阶段,政府对社区干预较为直接,对社区进行自上而下的管理,不能体现社区民主自治。社区基层组织行政化严重,也让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权利受到制约,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不强,参与社区治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也缺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机会、渠道和平台。
2. 治理主体间缺乏协同
社区治理主体包括基层政府、主管部门、社区、物业公司、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一是由于利益和目标不同,多元治理主体在参与社区治理时难以同心协力,给社区治理增加了难度。二是主管部门与街道社区条块协同机制不完善,在基层治理问题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街道社区“看得见、管不着”与主管部门“管得着、看不见”的矛盾凸显,条块协同机制亟待健全完善。
3. 社区治理水平不高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手段落后及治理水平不高的问题突出。一是社区管理团队专业水平有限,存在年龄大、学历低、效率差等普遍问题,在社区治理上往往采取传统行政方法,缺乏创新性思维;二是社区治理缺乏科学性指导,缺少专业的培训,不能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提供保障;三是社区治理依托的法律法国等制度不健全,在解决某些问题是会出现无法可依的局面,影响社区治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智慧社区如何赋能社区治理
社区作为基层治理单位承担着越来越繁重和复杂的社会职能和公共服务要求。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的出现和发展,给社区建设赋予了新的动能,带来了发展的新契机,智慧社区也随之成为技术赋能基层治理新的破题方式,在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推进信息共享,加强治理协同
智慧社区的基础是万物互联、信息集成。社区治理涉及众多相关部门,在社区范围内,众多社会组织、市场组织、事业单位等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他们分别掌握不同的信息、数据、资源,因而,要加强智慧社区基础性数据库建设,推动跨部门业务协同、信息实时共享,做好数据归集、共享,打通“单个部门”数据壁垒,整合数据资源,建立信息采集互认与交换机制,促进业务系统数据互通和业务协同,实现数据融合,促进现有党政部门政务的信息数据互联互通“一链集成”,实现人、事、物、情、地、组织等数据在社区“一网整合”,社区终端“一屏集合”。通过数据信息的集成共享,打破原有的信息孤岛、各自为政的问题,加强各部门、组织间的协同,全面感知、监测、分析、整合社区资源,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减轻基层负担,提升治理效率。
2. 丰富应用场景,服务居民需求
智慧社区从服务居民需求出发,以社区智能平台、云桌面为界面,拓展多样化、差异化的智慧社区应用场景。整个智慧大脑,要从单向的数据收集平台转向以社区为终端的数据传输源,使社区成为数字驾驶舱,实现数据向社区实践场域无缝流转。在此基础上,智慧社区建设要根据不同的主体和任务拓展应用场景,围绕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水平,以及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的实际需求,重视对信息弱势群体的帮扶与培训,以基层实践的治理逻辑为出发点,设计、开发更多实用的包括有政务、生活服务、健康医疗、交通出行等智慧应用场景,使社区居民享受到智慧治理给生活带来的便利。通过应用场景的丰富完善,优化社区服务,激发社区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建立完善社区居民互动、互助、自治平台,使居民能够参与到社区治理各方各面。
3. 全过程数字赋能,提高治理效能
智慧社区建设涉及各类主体的数字化协调,也具有撬动共建共治的技术优势,需要贯通全过程的数字赋能。从顶层设计出发,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对社区进行全方位的改造,提高社区信息传播、危机监测、舆情预警的能效性。整合多方数据,通过对信息化平台的组织协调,对社区问题和需求进行智能化分析研判,推动社区实现前置型治理。同时发挥智慧平台的“捕捉”功能,对社区存在的风险提早应对,通过开通社会服务热线、开放居民参与接口、设置社区事务话题,对居民所需、社会问题进行智能识别,更精准地为居民提供服务。
与此同时,充分运用智慧平台对社会参与的拉动作用,通过数据分析发掘热心居民、社会组织,促进居民互助交往、任务认领,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调动多方治理主体参与社区事务,提高智慧社区治理效能。通过持续优化信息共享、导入多维的应用场景,为各类主体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不断完善智慧社区建设,逐步形成数据驱动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模式。
撰稿 | 张筱 清研集团智能数据挖掘部研究员
编辑 | 陈泽玺
图片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