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聚合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发展、农业经营、农民富裕的重要建设方向,是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设同样可以在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中实现聚合、高效发展。
国家为农业农村的未来建设确立了三种发展类型,分别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求实现农业产业、农业环境和农业主体的现代化。而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一条新的可实现路径。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现实性解析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新时期发展条件下的现实需要,是在特定条件下利益最大、发展最优的选择。所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指在农村地域范围内,以农民为主体,相关利益方通过联合与合作,形成的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清晰的成员边界、合理的治理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实行平等协商、民主管理、利益共享的经济形态。
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劳动力构成、农业技术供给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农业生产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规模化经营的比重愈来愈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所要求的资本投入、技术服务水平以及与市场对接的能力,不是单一农户能够具备的,相应的经营风险也不是单一农户能抵御的。在此背景下,新型集体经济应运而生。在新型集体经济推动下,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抗风险能力、规模和盈利水平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现代农业产业园中的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
产业园的集群性、规模性发展需求,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契机。农业产业园,利用园区自身的资源、区位优势,借助园区管理的土地、税收、租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进行开发经营,以绿色生态、低碳、高科技农业为标志,以产业培育为核心,以规模化经营为基础,以特色产品为支撑,以园区化、产业化、集约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手段,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空间集约用地、设施配套的规划理念和产业集群、资金集聚、技术集成的开发经营理念,形成一种集现代农业展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农业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高效农业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建设遵循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理念,这一理念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理念相契合,某种程度上具有相承性,并且具有一致的利益方向,有利于提高组织效率与生产积极性,实现融合高效发展。
产业园因地制宜围绕主导产业集中发力,需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强力配合。自2017年中央部署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我国已批准创建百余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各地还创建了千余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一大批市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形成了以园区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格局。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相关文件,鼓励社会资本开发特色农业农村资源,支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升级,积极参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渔港经济区。
农业产业园都是在结合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产条件优势等现实条件的基础之上,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建设,而在我国当前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集体经济土地制度之下,农村地区优势的先赋性资源都归属于村集体,因此村集体经济配合与融入对产业园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农业产业园建设中
实现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聚合发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在新时期、新阶段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不仅包括改造后的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也包括基于私有产权形成的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经济,以及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联合的混合型集体经济。某种程度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的典型诠释。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集体经济,传统模式主要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而新型集体经济不仅包括劳动者的劳动联合,还包括劳动与资本、技术、管理等联合。新型集体经济的凝聚性、开放性与市场性,这些新型特征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能够成为农村经济建设、农业产业园发展的重要推手。
以集体经济为单位整合融入农业产业园的发展体系之中,实现资源、信息、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高效流动、互动,破除产业园内部发展壁垒,实现农村集体经济转型成为真正的新型集体经济,发挥组织效率、生产效率、交易效率,降低沟通成本、流通成本、交易成本,实现大集体与小集体的聚合发展、融合发展、持续发展,实现以县域或小城镇为单位的城乡融合发展,开启现代化建设新思路、新策略,助力乡村振兴。
撰稿 | 尹恩生 清研集团江苏子公司研究员
编辑 | 陈泽玺
图片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