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后疫情时代下我国露营旅游休闲发展模式探索
2022年11月21日,文化和旅游部等十四部门印发《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顺应人民群众旅游休闲消费体验新需求,扩大优质供给,保障露营旅游休闲安全,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近年来,我国露营旅游休闲快速增长,在促进旅游休闲消费、培养绿色健康生活方式、便利人民群众就近出游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探析我国露营旅游发展背景、发展模式、存在问题,并提出促进我国露营旅游休闲发展建议。
我国露营旅游休闲发展背景
疫情催化露营旅游休闲产业迅速发展。自2020年疫情暴发后,境外旅游受限,跨省旅游经常熔断,此背景下,短途游、周边游逐渐成为当下主要的旅游形态。而其中,露营成为受消费者青睐的方式之一,更确切地说是精致露营,它不同于一切从简甚至有些清苦的传统露营,精致露营讲究舒适、美观和享受生活,这种注重颜值和仪式感的沉浸式露营极大调动消费者的“味蕾”。据美团数据显示,2022年国庆露营订单相比“五一”假期上涨410%。新增露营注册有关公司高达一万多家。
我国露营旅游休闲发展模式探索
在如此火爆发展背景下,露营旅游呈现多业态融合发展态势。如“营地+景区”、“营地+田园”、“营地+教育”、“营地+体育”、“营地+演艺”、“营地+玩乐”等模式,多元化的露营产品极大丰富了度假游客的需求。
“营地+景区”——北京龙湾国际露营公园
即依托原有的基础设施优势、风景优势和知名度优势等,开发露营旅游休闲业态。这里以北京龙湾国际露营公园为例,它位于北京西北部延庆区金牛湖畔,园区内林木参天,溪水盘桓,是一处极好的天然避暑之地。公园功能分区明确,有房车营位区、移动木屋区、水晶篷房区、帐篷营位区、木屋别墅区、儿童游乐场、美食康乐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区域,设有洗浴、洗衣等公共服务,配有观光电瓶车和自行车租赁点,为游客露营、观光提供便利。
目前,露营旅游休闲依托景区的发展模式仍然是市场主流。该方式通过充分利用景区土地、自然资源、硬件配套设施等丰富游客体验,同时,增设露营板块为景区带来更多的收入来源。
“营地+乡村”——上海芸野渔沥营地
即融合乡村资源特色,如农业采摘、垂钓、栽种等农家项目,让消费者体验乡村生活。以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芸野渔沥营地为例,2021年渔沥村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时将渔沥农场升级改造纳入建设项目清单,对其进行风貌提升改造和配套设施项目建设。芸野渔沥营地借助其优美的乡村风光、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发展露营经济。在此,人们可以支起折叠桌、缠着小串灯、撑起复古天幕凹造型,晚上围着篝火吃烧烤,躺在草地看星星。此外,营地还设有卡丁车、射击、真人CS等户外活动。该营地吸引了不少周边地区游客驱车至此“打卡”。渔沥村的露营经济不仅为村里带来经济收入,还带动了当地百姓就业,人流的增加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
露营与乡村的融合,是乡村旅游发展“小而美”模式的有益探索。试想,在乡村的一片空地,支起十几、二十顶帐篷,设置户外运动俱乐部、林下餐厅、花园书屋、花田和亲子项目等,开拓乡村一站式格调的露营生活,通过露营的轻介入,为乡村旅游带来更多活力和产能。
“营地+体育”——中国千岛湖游美国际营地
即融合滑翔、跳伞、高尔夫、水上项目、登山、划艇等的营地模式,吸引户外爱好者消费。这里以中国千岛湖游美国际营地为例,它位于美丽的千岛湖畔,营地占地面积300亩,拥有200亩的水上活动场所和水上码头,活动场地开阔,环境优美。该营地可开展的体育活动多达40多项,包括足球、篮球、飞盘、Gaga球、躲避球、橄榄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山地自行车、射箭等体育运动,攀岩、绳索、电网、平衡板、水滑梯、CS枪战等探险活动,游泳、皮划艇、滑板、独木舟、三角滑梯、水蹦床、钓鱼等水上运动。
如今,健康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体育活动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露营为人们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提供了其在城市和社区中难以体验的新场景和新空间。通过融入教育,该模式成为深受家长和孩子喜爱的增强体质、提高生存技能、人际交往能力等的活动方式。该模式本质上也是一种体育消费业态和模式的创新,通过原本无法或难以盈利的单一运动项目或业态组合成为露营体育综合体,发挥运动项目和业态的价值,形成有盈利能力的一种商业模式。
“营地+教育”——北京国际青年营
依托红色教育、素质教育、国防教育、户外生存教育等方式提升孩子能力的露营模式。以北京国际青年营密云营地为例,它位于密云区穆家峪镇阁老峪村,距市中心80公里,营地占地面积263亩,目前已拥有400余平方米的会议室,120余平方米的多功能厅以及新闻中心、木工匠作坊、媒介博物馆、爱心电力小屋等多座主题教室,并在营地内有100顶适用于四季的专业级双人及四人帐篷,可满足200人的会议和住宿需求。针对学生群体,在营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
我国学生成长教育需求越来越细化,游学、研学市场变成素质教育的刚需,该模式优势在于其复购率高,在露营市场潜力巨大。
“营地+演艺”——张北草原露营地
即融合音乐节、演唱会、演出、艺术生活、篝火舞会等的露营模式。比如张北草原音乐节,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户外音乐节。音乐节会场有跑马场、魔术马戏、露天电影、创意集市、风筝区、运动场地等娱乐区域,主办方为满足乐迷们沉浸式体验,规划出可容纳1000台车的汽车露营区,让自驾人群可将帐篷扎在爱车旁,彻底享受一场音乐盛宴。
我国露营旅游休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露营作为休闲方式,能够融合诸多的玩法和创意,既满足当前消费者的休闲欲望,也拉动了露营产业及衍生产业的发展。在露营迅速走红的同时,行业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人们吐槽的“找不到厕所,没有淋浴设施”“体验过了,也就那样”“卫生环境太差”“人太多”等等。
管理不足带来安全隐患
在消费的刺激下,营地建设加速,不少仓促上马的营地和自发形成的营地缺少安全保障体系,存在景点非正规经营、功能区安排不合理、治安管理缺失、医疗服务不足、安全指南不完备等问题。此外,部分自发露营活动者缺乏基本的户外生活经验和安全意识,露营地中明火烧烤、毒虫叮咬、泥石流等有可能导致游客发生安全事故。
游客过载导致环境破坏
目前的露营消费仍以天气较好的周末和节假日为主,明显的季节性使得露营容易出现扎堆现象。营地建设通常处于自然环境中,营地容量的不明确,垃圾处理系统的缺失,露营者文明露营观念的淡薄等导致营地环境容易遭到破坏。
配套缺失导致体验不佳
早在2015年,我国出台的有关露营政策文件《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GB/T31710-2015),作为一种推荐性标准,尚不能对露营地建设形成强制性和法规性约束,许多营地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不齐全。再者,营地建设往往涉及农村用地、集体用地、林地、农耕地等地块,土地性质及土地权属的问题往往导致营地建设者不愿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基础配套设施的缺失导致人们露营体验不佳。
我国露营旅游休闲发展建议
在当前疫情常态化形势下,人们想近亲自然的需求是不变的,这种需求会让露营旅游休闲发展大有可为,为促进露营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强化政策引领,推动规范化发展
一是加强整体规划,合理设置功能布局,按照市场需求和供给设想,引导各地积极制定相关规划、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营地停车场、用电供水、救生、消防等基础服务设施;二是做好城市公园、森林公园、景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估,设计合理的环境容量,区分游览、露营区域,合理限制露营场地活动范围;三是严格资质审批,严守生态红线,防止生态污染,合理引导露营者在具有一定规模、设施齐全的露营地开展活动;四是加强营地经营监管,排查营地安全隐患,完善相关安全保障设施、意外事故以及医疗服务设施,建立户外露营的应急机制。
完善标准体系,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从现有标准《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GB/T31710-2015)内容来看,主要为露营业态及运营服务提供依据,部分内容尚不够明确,比如“选址应该符合国家和地方对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要求”,意味着露营投资、建设、运营等主体需了解本地方对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要求。因此,不同地方应结合地方特色完善标准,明确选址环境要求、审批或备案程序、基础设施和服务等有关内容;研究出台不同露营地评级标准,形成完整的营地分级管理体系。
做好露营知识普及,树立生态露营观念
热爱露营的本质诉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减少和消除露营活动对生态带来的消极影响建议:一是争取学校方面的支持,在学校开设自然露营科普课堂,普及学生露营知识;二是通过露营协会,鼓励协会定期开展露营系列科普活动,如露营科普宣讲、知识竞赛、绿色露营指南等等,让露营真正走入大众视野,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兴趣和对自然的热爱;三是露营地通过标语、提示牌、广播等方式加强文明露营宣传,促进消费者树立生态露营观念。
撰稿 | 金志玲 清研集团旅游管理研究部研究员
编辑 | 陈泽玺
图片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