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为何虚拟电厂在全球兴起热潮?

虚拟电厂是一种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实现DG、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电动汽车等DER的聚合和协调优化,以作为一个特殊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的电源协调管理系统。虚拟电厂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易推广的特征,不仅聚合可调节资源,而且可将负荷侧的调节能力纳⼊电网调度运⾏,高效提升电力系统灵活调度能⼒,此外还可参与市场运营中获得市场现货交易的盈利。清研集团能源电力研究团队通过分析虚拟电厂的时代背景、发展概况、国内外实践案例,进而阐明发展虚拟电厂的现实意义。

虚拟电厂再度兴起的“零碳背景”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加剧,为控制气候变化,多个国家先后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等,“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然成为全球共识。为了人类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能源独立,践行清洁低碳能源是必经之路。近几年,全球主要国家还相继出台了关于碳排放的政策,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就是在“零碳时代”的大背景下再度兴起的。

清研智谈 | 为何虚拟电厂在全球兴起热潮?

2020年9⽉,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我国的“双碳”目标,即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达到“碳中和”。2021年3⽉,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目前,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但其有能量密度低、稳定性差的缺点,还有波动性、间歇性、反调峰性等特点,这会导致电力系统在电源侧、需求侧、储能侧的调节能力不足,而虚拟电厂恰能弥补上述缺点。例如,在冀北电网中,当风电日最大出力约80%以上时,会出现负荷的低谷期,而且统调供热火电机组比例也呈逐年增高的态势。由于区域负荷、电网外送能力增长不及预期,新能源的消纳空间就会被压缩,长此以往,传统⽕电资源的调节能力难以达到系统的需求值。此时,虚拟电厂通过聚合管理、智能协同、资源调配等功能,剩下大量电力,便可解决区域“供电不足”的燃眉之急。

虚拟电厂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发展

虚拟电厂,最早由Shimon Awerbuch博士于1997年在《虚拟公共设施:新兴产业的描述、技术及竞争力》中提出,认为虚拟电厂受市场驱动的独立实体间灵活合作,且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所需的高效电能服务,但不必拥有相应的资产。

目前,普遍认为虚拟电厂是一种利用软件系统和信息通信技术,可实现分布式电源、储能、可控负荷,它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的协调管理系统,既作为“正电厂”向系统供电,亦作为“负电厂”通过负荷侧响应以配合系统填谷。

从全球发展看,虚拟电厂可分为三阶段:合约型、市场型、自主型。目前,欧美国家已进入“市场型”阶段,并积极探索自主型模式,而国内尚处于“合约型”阶段。但向“市场型”迈进是各国必由之路。

基本特征

“源、网、荷、储”,实现一体化

虚拟电厂不同于依赖化石燃料的传统物理电厂,它升级了电厂的关键作用:发出电能,参与能量市场;通过调节功率来参与辅助服务市场调峰、调频等,通过先进的智能技术。

“配电+售电”,聚合终端削峰填谷

虚拟电厂是一种软件系统,其职能本质为配电,辅助电网削峰填谷;竞争壁垒本质为售电,参与电网调度运行,聚合用电终端资源。它协调智能电网与分布式电源之间的矛盾,挖掘分布式能源为电网及用户所带来的价值和利益。

“自治+共享”,安全稳健运行

虚拟电厂通过对内运营管理,实现有效聚合、市场运行与精准调控,达到“自治”的目的。同时,扩大云储能设备的服务覆盖范围,实现多种异构分布式资源的协作共享、利益共赢,这就是高级的互联网能源“共享”经济模式。

“虚拟电厂”国内外实践及案例

电力系统在由传统“源随荷动”运行模式,向“源荷互动”升级过程中,虚拟电厂对电力供给侧、需求侧以及国家能源战略目标实现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各国正在积极推动虚拟电厂的实践与应用。

国外应用实践

从国际来看,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等国家早已开展了虚拟电厂的示范项目建设。总体上,欧洲的虚拟电厂侧重于电源侧,北美的侧重于需求管理侧,而澳大利亚的侧重于储能侧。

清研智谈 | 为何虚拟电厂在全球兴起热潮?

欧洲起源,聚焦电源侧

在欧洲,2000年诞生了全球首个虚拟电厂,德国、荷兰、西班牙等5个国家的11所公司共启 VFCPP项目。目前,欧洲虚拟电厂以发电资源聚合为主,已进入商业化阶段,德国Next Kraftwerke是其代表企业。

美国发展,管理需求侧

在美国,虚拟电厂以用电侧资源聚合为主,需求侧响应成为解决供电紧张的重要举措,通过自动需求和效能管理,提高综合能源利用率。居民积极参与需求侧响应,可并获取补贴收益。Tesla与Power wall的使用者签订协议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

澳洲示范,革新储能侧

澳大利亚能源市场运营商(Australian Energy Market Operator,AEMO)与美国Tesla公司联合开展了虚拟电厂,不仅聚合分布式光伏和储能系统参与澳大利亚电力市场,还进行了紧急频率响应试验,这为电网提供了调频辅助服务,且降低了用电成本。

国内应用实践

从国内来看,虚拟电厂的发展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能效电厂、紧急切负荷、基于经济补贴的需求侧管理、新型虚拟电厂,江苏、广东、上海、冀北等地区初步开展了试点实践。

第一阶段:提升用电设备效能

通过对商业、民用建筑中制冷和照明设备、工业电机设备、家用器具等高耗能设备进行改造,提升用电能效,可收取费用来偿还贷款。“能效电厂试点”在江苏、广东开展实践,但存在配套政策不健全、缺乏持续稳定支持资金、商业模式不完善等问题,这导致“能效电厂”在我国发展放缓。

第二阶段:实时精准切负荷

面对电力平衡出现大缺口的紧急情况,江苏从传统的“拉闸限电”模式升级为精准实时的“切负荷”模式,已建成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为应对特高压直流闭锁导致的受端电网频率跌落,采用紧急切除相应数量负荷的方式,保证电网频率稳定。

第三阶段:完善需求侧管理

为解决电网尖峰负荷问题,上海、广东通过经济补贴、强制法律、营销宣传等需求侧管理,利用虚拟电厂通过短信等方式提前向用户发出邀约,调整用电模式,引导科学用电来降低尖峰期电力负荷,并给予负荷相应的政策补贴。

第四阶段:投入商业运营

冀北地区的虚拟电厂已投入商业运营,为了提升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通过聚合可调节资源来参与电网调控、市场运营,为电力系统提供了连续、柔性的灵活调节能力,也增强了新能源消纳能力。

虚拟电厂的现实意义

调度用电供需,实时性速度增快

今年夏天,由于持续高温,各国电网用电负荷陡增。虚拟电厂快速响应需求,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了用户侧资源与电网供需互动,通过对聚合的资源精准画像、分级分类,动态预测资源响应潜力,自主分解电网需求指令,实现了实时调节。

调控用电负荷,经济性立竿见影

虚拟电厂通过通信技术和软件算法优化电力调度,聚合分布式发电、储能、可控负荷资源,使得电力交易收益最大化。相比传统电厂,虚拟电厂的投入成本约为火电厂的1/8,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经济优势。此外,在实践中,欧洲的虚拟电厂模式还可兼得电企“服务费”和“电力交易费”的分成。

调节能源结构,环保性助力零碳

虚拟电厂正逐渐改变以化石燃料为主导的能源结构,通过充分开发利用光伏、风力新能源电力来缓解电网负荷压力,不仅可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还有助于实现国家“双碳”能源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①王宣元等.虚拟电厂参与电网调控与市场运营的发展与实践[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2,46(18):158-168

②钟永浩.《虚拟电厂基础特征内涵与发展现状概述》2022

③开源证券《虚拟电厂风起,蓝海市场开启》

④天风证券研究所《电力IT:共沐虚拟电厂大时代机遇》2022

⑤殷爽睿等.虚拟电厂分层互动模式与可信交易框架研究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2,46(18):119-128

⑥东北证券《虚拟电厂:豹变前夜》2022

撰稿 | 刘永红 清研集团能源电力研究部研究员

编辑 | 陈泽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