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二十大 | 二十大报告指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揽全局、高瞻远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纲领性文献。报告中关于“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等重要论述,为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指引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文明城市创建是精神文明建设由虚变实的实践载体,我们要主动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顺应精神文明建设新要求,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统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厚植道德沃土,浸润文明新风,凝聚奋进力量,同时加快解决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推进文明创建为幸福生活“加码”。
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文明是一种文化现象,没有文化的滋养和培育,个人文明修养和整个社会文明风貌的提升也无法实现。要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文明城市创建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在深化文明创建过程中,大力弘扬革命文化,用好革命文物这一“生动教材”,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精神营养。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加强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通过举办参与感、体验感、互动性强的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人民群众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
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体系中,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度、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有着明确要求。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监督、检查、考核各项制度,加强对所属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健全意识形态领域重大情况分析研判和定期通报制度。加强媒体正面宣传报道,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营造清朗网络环境,共建网络文明。
报告指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明城市的创建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了文明城市创建的方向,文明城市创建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创城实践中,要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少年宫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青少年课外活动基地等公共文化设施和宣传文化阵地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广泛开展文明礼仪线下线上教育引导,运用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传播主流价值,具象化分众化开展规范守则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报告指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
文明创建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要通过道德实践活动、模范榜样评选等方式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利用融媒体手段创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建立社会激励机制。要培育良好家风,构建良好家庭风尚,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以良好家风激扬社会清风正气。把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的宣传教育工作贯穿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
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内在要求。要坚持把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系统性,用情用力用心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难题,真正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为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没有终点,我们的创城工作就永远在路上。
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可以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可以促进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各类媒体要深入宣传阐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乡公共场所要广泛宣传展示精神文明创建内容。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城市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推动文明创建与城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事前征询群众意见建议、事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事后客观听取群众评价的群众参与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确保创建活动的群众参与率>98%。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前景、讲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之道,对各地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需要以更高质量、更实举措积极应对、扎实推进。作为文明城市(区)创建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商,清研集团在文明城市(区)创建网申指导、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宣传推广等各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注重运用智能化手段助推创城效能提升。
公司自主研发清研文明城市(区)创建智慧管理系统,覆盖材料申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宣传物料、培训学习五大模块,全流程支撑创城工作,打造了创城一站式全链路闭环管理平台。在参与全国多地创建文明城市的生动实践中,清研集团全方位助力各地实现全域创建、全员创建、智慧创建、常态创建、长效创建,获得客户高度评价,有效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成为中国式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强大驱动力。
撰稿 编辑 | 陈泽玺 清研集团文化创意部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