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全链路数据溯源,敲开垃圾分类数字化时代大门!

“垃圾分类”概念从在国内最早提出到现在已然经历了65个春秋,虽然我们每个人对于垃圾分类的概念都不陌生,然而垃圾分类相关技术的发展速度已远远超越我们的想象。在不知不觉中,垃圾分类从最初投放到最后完成回收利用的全过程已实现了“数字脚印”的全链路溯源,这背后离不开垃圾分类信息系统的支撑。清研垃圾分类全链路智慧管理系统是一站式管理垃圾分类、回收、处置活动的智能化系统,与智能分类回收箱、垃圾运输车、掌上电脑、智能秤、高清摄像头等各种设备实时联网,结合RFID、车载终端、GPS、地磅系统等物联网设备,完成对垃圾收集过程的全程监控,并具备后台运营监管、智能设备状态跟踪、人员打卡定位、车辆轨迹追踪、现场视频监控、大数据统计分析等一系列功能。

本文通过描绘先进的垃圾分类数字化管理场景,展现先进的全链路综合管理技术,揭开数字化垃圾分类运营管理的“神秘面纱”,与读者共同见证垃圾分类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清研垃圾分类全链路数字化管理应用场景

每天早晨,小区里负责垃圾分类督导的工作人员会准时出现在智能垃圾回收箱旁。这时,投放垃圾的居民也纷纷赶来。他们将手机对准垃圾箱的扫码口,随着“嘀”的一声,垃圾箱自动打开仓门。居民将分好类的垃圾投放到对应的分类桶里,智能箱随即开始称重、拍照,并自动将这些信息上传到后端的大数据平台上,同时把等值的积分发放到居民的手机账号里。

随着投放高峰时段的结束,收运公司的收运员会驾驶小型电动收运车进入小区,打开智能箱并把一箱箱的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或有害垃圾搬上车,运往小区附近的集中收运点,同时用新的空桶替换运走的垃圾桶。这些垃圾桶都是“一桶一码”。

在收运点,对于普通垃圾桶,收运员只需把桶放到电子秤上,然后用手持的读写设备在旁边一扫,这个桶的“收获”就会自动上传到后端的大数据平台。此时,后台工作人员立即得知这位收运员已经及时开始了当天的清运工作。智能垃圾桶则在居民投放时就已向后台传输运营数据。

完成垃圾桶的现场称重后,收运员会把整桶垃圾用专用的运输车送往附近更大的集中转运站,每辆运输车上都有GPS定位系统,后端管理人员能够实时在监控大屏上看到每辆车的行踪。如果在中途发生偏航或长时间停留等情况,平台还能够自动提醒管理人员。到了集中转运站,一桶桶垃圾会再次经过称重并由智能秤将其来源和重量自动上传到大数据平台。这时,平台就会自动对比每桶垃圾运输前后的重量,任何抛洒滴漏、混装混运现象都会被立刻发现并即时向管理人员发出预警。

在集中转运站的垃圾,最终会由末端垃圾处理厂按时派专用运输车到场收取。回到处理厂,每天回收了多少垃圾、生产出多少原材料都会同步反馈到大数据平台,让管理人员随时看到有多少垃圾变废为宝并开始了新的生命周期。

然而,垃圾分类的过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一个全新的循环已经悄然启动。在大数据平台上,后台工作人员正通过电脑和手机端实时查看居民垃圾分类的情况。一旦发现居民有未正确分类等现象,该区域的负责人就会在平台的指引下追究溯源,精准到户,开展宣传教育,让每一名居民准确做好垃圾分类。

为了鼓励居民积极践行垃圾分类,相关部门还推出了积分奖励制度,居民可以在小区的奖品兑换机上通过手机小程序用积分兑换牙膏、洗衣液等日常用品。他们的兑换数据可以随时从小程序里调出来查看,还有垃圾分类数据、积分排名情况等。这些数据统计让居民更方便地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中,而谁家分类做得好,谁兑换的积分多,也成为街坊邻里间日常讨论的热门话题。

清研垃圾分类全链路数据溯源系统优势

垃圾分类全链路数据溯源系统实现了垃圾前端分类、中端收运、末端处理各环节数据的实时上传,并对分类全过程各环节进行跟踪分析和溯源,总结评定分类成效,真正实现垃圾分类监管可视化、数据标准化、风险预警化、问题溯源化,为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一)提高垃圾分类的管理效率

垃圾分类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每一个人及每一天的生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才能建立起比较完善、有效的垃圾分类运营体系。随着全链路数据溯源技术的运用,例如识别垃圾桶身份信息、智能分析垃圾分类质量、远程监控垃圾运输情况等,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把管理过程化繁为简,把相应的处理环节进行合并与压缩,减少处理时间,提高了整体的垃圾分类处理效率。管理部门在线就可以监督居民的垃圾投放情况,精细到每户居民的垃圾投放细节,提高了管理效率。

(二)降低垃圾分类的管理成本

全链路数据溯源管理有效整合了各个管理部门的力量,促进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处理过程,实现协同联动机制。通过各种数字化管理技术的运用,进一步缩短了上层管理部门与街镇、村居及公众之间的距离,强化了各方面的关注与参与,提高了管理的深度与宽度。此外,数字化技术也有效实现了垃圾分类共治、共建、共享的目的,切实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压力并降低了各类资源的投入,有利于把垃圾处理成本降低到最低。

(三)理顺垃圾分类的管理流程

通过在垃圾分类处理过程中运用全链路数据溯源管理技术,能够建立一个基于数字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以此来实现垃圾分类处理的流程化、制度化与标准化。通过数字管理系统,可以将各项事务精准地分派给各个责任单位,并要求责任单位按照标准完成具体事务。同时,通过数据平台还可以实时进行监控,降低各种违规现象的出现并及时纠正各类错误的管理行为等。从而,利用数字化管理手段能够比较顺畅地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打通每一个工作环节,减少各类管理上的纠纷与矛盾。

清研垃圾分类全流程服务体系介绍

清研集团作为智能社会治理领域的综合型服务企业,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规定,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IT服务+业务运营+研究咨询全流程服务,包括规划编制与绩效申报、宣传动员、培训指导、业务运营、第三方调查、督查考核等服务,并通过信息系统建设支撑垃圾分类业务运营顺利开展,助力各城区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开展。

规划编制与绩效申报:梳理垃圾分类整体工作思路,编制垃圾分类和治理专项规划及IT平台建设规划,精确定位相关发展战略,明确垃圾分类目标、重点任务及实施计划。

宣传动员:组织垃圾分类宣讲团深入现场进行宣传,培训志愿者队伍,面向社区居民、公共机构等开展社会宣传、主题实践活动。

培训指导:面向垃圾分类管理人员提供培训交流服务。借鉴国内各城市先进经验,指导各区县、街道、乡镇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业务运营:提供分类督导、分类收运、设施维护、积分兑换、数据管理、事件处置等垃圾分类全套运营服务。

民意调查:通过线上调查,从市民角度了解垃圾分类工作现状以及知晓率与满意度。

考核评估:采用申报材料核查、台账检查、现场抽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调查评估。

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垃圾分类全链路智慧管理系统前期规划、需求调研、系统设计、开发测试、系统运维等整体服务。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为政府、居民、运营公司三类用户提供统一服务平台,建立到从居民投放到处理厂处置的全链路数据采集通道,规范资源台账,实现前端分类、中端收运、末端处理的全链路智慧监管、跟踪分析、风险预警和问题溯源,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垃圾分类智能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确保各类生活垃圾“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信息可查询”。

清研集团基于自身的咨询、业务运营和IT平台优势,与一些城市管理部门合作,在多个垃圾分类建设项目中,取得不错的管理成效。未来,将进一步利用AI智能精准识别技术和机器人来替代人工作业,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管理的效率和精准性;利用区块链技术和信用体系,不断延伸数据触角,助力源头减量;利用负载均衡模型,优化投放点数量、设备配置、人员排班和作业路线;利用资源再生技术,变废为宝、循环利用。不难想象,未来智慧垃圾分类以“互联网+”思维为核心,将不断挖掘出更多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GIS、数字影像等科学技术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加快智慧化垃圾分类管理模式的建设和发展步伐。

撰稿 | 张洪喆 丁卉 清研集团技术部研究员

编辑 | 陈泽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