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就业生态调研报告
据统计,中国约有3.7亿的基层劳动者,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27%;近年来,基层员工岗位规模正在迅猛增长,传统基层就业岗位的范围已经从“生产线”延伸到了产业链上下游服务。基层员工同样具有统一的生产技能和职业规范,存在于各个产业当中,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还包括高级技术工人、服务规范化的出租司机与物流运输工人、具有高标准卫生条件约束下的厨艺人员、具备现代农技知识进行机械化作业的农民,以及保安、快递员、服务员等等为社会日常运转贡献力量的基层工作者。
此次调研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发起,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共同富裕”各项讲话的精神,着眼于当下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以问卷形式广泛收集、了解、调研基层群体的就业现状、职业生态、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第一手信息,并通过系统的数据统计、整理、分析,形成专业的研究报告。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调研报告,更加直观、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与基层岗位就业相关的情况,对于分析基层员工相关问题、做出相关决策、制定相关政策等,或将有比较大的参考价值,从而有助于提升基层群体的整体职业健康指数,为基层职业发展创造更加良性的外部成长环境。
基层员工关心的薪酬福利问题
超过70%的基层员工在找工作的时候更加关注新的岗位是否能为他们带来更高和更稳定的薪资增长。基层员工关注的问题,同样也是企业管理者高度重视的问题。2021年的企业实践调研和整体薪酬调研发现,企业已经为此做出举措∶74%的参调企业的针对基层员工薪酬成本增长大干5%,基层员工也有着高干市场平均整体水平的薪资增长率。
据观察,最近几年企业在薪酬资源分布上出现向基层员工倾斜的趋势。不仅薪酬增长幅度更高更快,而且高管职级和基层员工职级在薪酬上的差距倍率比也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和”共同富裕”的政策步伐逐渐缩小并接近发达经济体。
可预见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多数市场基层员工的薪资涨幅仍将超过其他层级员工,越来越多高技能的基层员工的薪酬水平将超过同层级其他员工。
基层员工的技能现状与培训发展
从员工希望获得的培训类型来看,高达 69%的基层员工希望获得技能提升方面的培训。在软技能方面,63%的被访基层员工都希望获得沟通能力方面的培训。次之是职业规划和领导力方面的培训。在创业相关的培训中,感兴趣的参调员工只有21%。可见,大多数员工还是希望通过技能培训,精进自己在所任岗位上的硬技能,同时也打磨自己在职业发展上的软技能。
结合员工希望获得的具体培训和学习渠道来看,70%的基层员工希望获得“师傅传授的技能”,但是横向只有40%的基层员工在选择学习渠道的时候仍选择“请教师傅”。其中30%的落差可能产生于自学渠道的多元,员工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所需知识技能学习的需求和广度增高,身边的师傅在精力和经验上都难以完全满足基层员工市场需求激增,大量新基层员工涌入职场,身边老师傅比较难一一带教。
员工的学习渠道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更灵活多样的线上学习渠道正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其中各代际使用线上渠道学习的占比如下:
可见,传统的学习渠道仍然是基层员工选择的主流。
企业招聘与留任方式与基层员工企业诉求
企业在选用基层员工的招聘渠道的时候,对于最常选用的前三种方式市场操作相对集中。
而基层员工在进行岗位应聘的时候的渠道却相对分散,其中通过第三方公司寻找新工作是参与调研的基层员工的首选。
数据交叉分析后能发现,内部推荐和通过劳务派遣公司是同时被企业方和应聘者常用的方式。
基层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
绝大部分基层员工(64%)看重在现单位的职业发展,但仍有58%的参调基层员工认为所在单位没有为其搭建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
在制造业,根据工种不同而设立的职级体系。反观服务业,由于企业运营形式有加盟,外包,连锁等运营模式,为不同工种建立有区别的职级系统确实存在更大挑战。
那么,针对基层员工职业发展这一诉求,企业是否搭建了针对这一岗位群体的职业发展通道?搭建了之后是否对基层员工进行了清晰的宣导,并为基层员工在职业发展路径中所需的技能进行相关培训?值得深思。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善的产业体系,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 但随着产业的多样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进程加深,制造业岗位对基层员工的吸引力也正在被其他如网红主播、房产中介、服务业类、网约车司机师傅等非制造领域的岗位稀释。
多产业背景下,基层员工拥有了更广阔的选择职业面,他们更加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同时也更加看重岗位对自己健康的影响,技能的提升程度和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等影响因素。
基层员工的心理与健康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帮助基层员工更好的发声是人力资源管理者不可忽视的关键点。在基层员工的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参与调研的员工(65%)在遇到工作中不满意的情况时都选择找领导反映,只有少部分员工(9%)选择独自忍受。这是员工申诉的健康分布。
当直线管理领导成为了大多数员工申诉的对象,对管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复杂事务处理能力,多方协调能力,共情和情绪安抚等软技能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和挑战。企业方是否为管理者提供了相应的辅导和培训?同时管理人员长期或大量处理此类工作后,企业方是否有后续的疏导?
其次,企业在建立好渠道后,通过宣贯和实践,让员工知晓渠道的存在和申诉方法也尤为重要。同时,采用数字化的员工发声渠道,如,组织诊断调研,员工敬业度调研,电子意见箱等方式也逐渐被企业使用于调查员工职业心理状态的工具。
来源:Mer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