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就业工作监测 | 人社部:残疾人就业规模达862万人
人社部 | 残疾人就业规模达862万人
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介绍“保障残疾人权益 共享幸福美好生活”有关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运东来介绍,2020年持证残疾人新增就业38万人,残疾人的就业规模达到862万人。面向残疾人开展政府补贴的职业培训40余万人次。
运东来表示,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中国残联等部门贯彻《“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持续加大残疾人就业帮扶力度,以促进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和较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努力打造“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权益维护”为一体的残疾人就业保障体系。
一是给予全方位政策扶持。实施残疾人就业促进专项行动,夯实按比例就业、辅助性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就业和灵活就业等就业渠道。对通过各种形式就业的残疾人及相关单位均给予补贴支持。同时,对于确实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残疾人,我们将开发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兜牢就业底线。
二是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发集聚符合残疾人需求的培训资源,灵活采取视频教程、集中培训、下乡入户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帮助残疾人提升职业素质和就业技能。同时,我们还将定期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残疾人展能节等活动,挖掘残疾人中的能工巧匠,展示他们的卓越技能和昂扬的精神面貌。
三是提供多元化就业服务。完善残疾人公共就业服务多元化供给体系,实施残疾人就业服务提升行动,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市场机构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我们还将定期举办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服务活动,集中对就业困难的残疾人实施就业援助,开展“一对一”重点帮扶,确保残疾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四是依法依规维护权益。加强对残疾人用人单位的工作指导,督促他们依法为残疾职工提供合适的劳动条件、劳动保护以及合理便利,依法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同时,持续开展根治欠薪、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等专项行动,依法打击侵害残疾人就业权益的行为。
湖北十堰 | 十堰城区公益性岗位补贴每月提高200元 城区500余人受益
9月24日,记者从市劳动就业管理局获悉,从2021年9月1日起,十堰城区上调公益性岗位人员岗位补贴标准,调整后每人每月由原来的1300元增至1500元,市本级、张湾区、茅箭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标准发放。
近日,市人社局、财政局联合发布通知,调整市城区公益性岗位人员岗位补贴,因十堰市月最低工资标准已经上调,市城区公益性岗位人员岗位补贴也进行上调。
市劳动就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区按照“谁开发、谁管理、谁发放”的原则落实补贴,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仍按用人单位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个人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此次提标,市、区两级财政新增补贴支出40余万元,市城区有500余人受益。
公益性岗位是指政府出资开发,以满足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从事社会公共服务活动的临时性救助岗位。截至目前,全市人社部门共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5896人。
甘肃 | 甘肃”爱心理发员”公益岗位:打造就地就近就业劳务品牌
记者23日从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甘肃计划3年内将针对1.17万个“爱心理发员”乡村公益岗位,开展美容师、美发师、化妆师等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累计培训“爱心理发员”2万人次,其中,创业培训3000人次以上。
近日,甘肃印发《关于印发〈甘肃省“爱心理发员”三年赋能行动方案〉的通知》,通过“爱心理发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爱心理发员就业服务行动”“爱心理发员创业助推行动”,帮扶“爱心理发员”提升职业适应能力,稳定就业岗位,实现创业梦想,进一步强化乡村公益性岗位助推乡村振兴。
据悉,甘肃省通过规范培训、提升素质、创树形象、典型宣传等方式,把“爱心理发员”打造成该省就地就近就业的示范性劳务品牌。
当地还将选拔资助一批优秀“爱心理发员”,根据其创办实体的经营规模、带动就业人数等指标情况按规定给予最高15万元的创业带动就业项目奖补。同时,组织开展创业能力提升训练营活动,计划3年培训300名创业培训讲师、创业指导师。
从2018年开始,由甘肃省人社厅牵头,在全省累计开发9个类别、10.3万个乡村公益性岗位。其中,2020年新增开发了1.17万名“爱心理发员”岗位,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等免费提供理发服务,特别是对行动不便、存在“理发难”的民众提供上门服务。
这项惠民政策一方面帮助有就业需求的民众,掌握一技之长,圆了就业梦,促进他们就地就近就业和持续增收;另一方面,让民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免费服务,改善村民精神面貌,助推乡风文明和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甘肃省各级人社部门持续加强“爱心理发员”等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做好退出人员补聘工作,保持岗位规模总体稳定。甘肃组织实施的“爱心理发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目前已在定西、张掖、平凉、甘南、临夏等市州全面部署开展。
甘肃兰州 | 精益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明显 国家发改委点赞兰州市城关区双创工作
日前,国家发改委召开双创示范基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中期调度视频会,兰州市城关区同北京市海淀区等八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进行交流发言,国家发改委在点赞城关区双创工作成效的同时,就打造精益创业线上服务平台提出了具体建议。
据城关区发改局局长、双创办主任张鹏介绍,今年三月以来,围绕抓实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政策落地、抓实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抓实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抓实创新创业资源开放共享等“四个抓实”提出了健全科技型企业梯队等15条具体任务、建设精益创业服务站等5大工程,对此次专项行动各领域、各环节进行了总体部署,建立区双创办牵头抓总、全区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专项行动取得成效。
截至今年8月底,该区实施精益创业项目67个,总投资17.2亿元;新培育专业化、精细化众创空间10家,新增科技成果转化基地3家,建成投运兰州科技创新园,引进网易、中软国际、长城紫晶等创新型企业50余家,新增双创载体面积12.3万平方米;建成城关区精益创业服务站,为科研人员免费提供“一站式”双创服务,新增职务发明人创办企业11家,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发布精益创业倡议书,协调各类众创孵化平台免费向创业者提供共享工位300个,办公室19间;举办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培训、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双创活动940余场次;落实特色产业贷款政策,为企业融资3.7亿元;深入实施“十大科技项目”和“十大科技创新项目”,推荐12个项目入库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及人才双创项目。
江西萍乡 | 萍乡架好“桥梁”全力稳定扩大就业
今年以来,萍乡市聚焦群众所急所忧所盼,多管齐下架起“桥梁”,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就业形势平稳有序。1至8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0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96%。
政策扶持稳就业。该市聚焦创业扶持,用活用足政策,强化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载体建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和多渠道灵活就业。今年以来,该市共发放九项就业补贴568.56万元,发放创业贷款105万元。公益性岗位吸纳劳动力5687人,进一步巩固了就业工作成果。同时,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全市已建成12个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吸纳入驻企业和创业团队930余家,带动就业5600余人。今年上半年,该市通过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累计为全市近5000家企业减负2400万元,惠及人数达12万;向195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568万元,稳定就业人数超过2.5万。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广西女性灵活就业人员申领养老金年龄为55周岁
9月26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广西印发《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女性参保人员基本养老金核定有关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广西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的女性申领基本养老金年龄统一调整为55周岁。
根据《通知》,广西明确以无雇工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或其他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的女性参保人员,申领基本养老金年龄统一调整为55周岁。
在各类用人单位职工与无雇工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之间进行参保身份转换的女性参保人员,按其申领基本养老金时的参保身份确定申领基本养老金年龄。
《通知》自2022年1月1日起执行。过去规定与本通知规定不符的,统一按本通知规定执行。今后国家和自治区如有新规定,从其新规定。
山东日照 | 强化劳动力市场监管,以劳动关系和谐助力高质量就业
日照市紧紧围绕招工就业中的聘用、工作时间、裁员规定、裁员成本和工作质量等重要指标,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解读,强化劳动力市场监管,推动劳动法律法规政策落实,不断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促进高质量就业。
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求,持续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全市开展打造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活动,指导日照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创建调解工作室。与司法、工会等部门单位联合,设立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裁调对接室等。在全市开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审观摩活动,组织编写《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实用手册》《日照市和谐劳动用工管理指南》等,举办全市劳动关系协调员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培训班,培训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员及调解员450余人,推动调解仲裁能力和社会法治意识提升,更好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作用,总工会、人社、工商联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动新业态行业集体协商工作十条措施的通知》(日会〔2021〕8号),推进新业态行业集体协商,强化行业自律,引导已成立工会的新业态企业做好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备案工作。还建立根治欠薪行政司法联动机制,启用日照市首个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法律援助工作站,努力让农民工不再忧“薪”。
深圳 | 出台全国首个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地方标准
9月23日,记者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为进一步推进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完善劳动关系全域化治理标准体系建设,深圳市出台《深圳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规范》。这是全国范围内首个出台的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地方标准,明确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调解员、调解办案等方面的工作规范和具体建设要求,将为全面提升深圳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提供重要支撑。此次出台的标准聚焦当前深圳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总结提炼了近年在平台实体化建设、“以案定补”激励机制、社会力量参与、案件处置等方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深圳市先行示范作用,以地方标准的形式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探索。
山东烟台 | 首批项目制培训15个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接地气
烟台市首次开展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项目制”培训,聚焦我市重点产业集群,按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重点领域、兼顾地方特色的原则,科学制定培训项目,进一步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有效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助推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此次培训面向劳动年龄内有培训需求的各类群体,如企业职工、登记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大学生、退役军人、行业领军人才、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主等,重点开展乡村振兴农民致富带头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培训)、“鲁菜师傅”培训、医养健康行业领军人才培训、家庭服务业带头人培训、网络主播(直播带货)培训、创业人员提升培训、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海工装备技术人员培训、高端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培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创业师资培训、企业订单定向培训和无人机驾驶培训等,突出抓好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训。目前,15个培训项目已全部开班。
广西 | 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记者从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获悉,该厅联合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国资委、自治区总工会、自治区工商联等部门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通知》,明确面向区内各类企业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徒培养目标以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主,支持各类企业结合生产实际自主确定培养对象;突出高技能人才培训和产业紧缺人才培训,鼓励企业开展技师、高级技师学徒制培训;全面推行职业培训券,依托电子社会保障卡拓展各类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渠道。关于学徒制培训补贴标准,企业技能岗位在职职工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后取得相应证书的,按照中级工每人每年5000元、高级工每人每年6000元、技师每人每年8000元、高级技师每人每年100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补贴
内蒙古赤峰 | 62.4万农牧民端稳“饭碗”
赤峰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稳定扩大就业取得明显成效。截至8月,全市农牧民转移就业总人数62.4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93.1%。其中,转移就业6个月以上51.2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91.5%;就近就地转移就业32.9万人。
强化综合施策,开展分类指导。全力促进就地就业,对于选择就地、就近就业的务工人员,鼓励本地用工企业积极进行吸纳。全力推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注重特色培训品牌建设力度,打造了建筑工程、养老护理、家庭服务等8个有影响力的就业技能培训品牌。截至8月底,全市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3699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71%。
规范劳动用工,保障合法权益。全面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和“两金三制”等制度。严格从制度层面落实各方责任,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制定并印发了《根治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问题十项措施》,强力整治欠薪行为,坚持法制思维,注重调解和法制手段并重治理思路,坚持调解一批、化解一批,打击一批、规范一批。
打造劳务品牌,扩大转移就业。把劳务品牌建设作为推动转移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为劳务品牌建设搭建平台。围绕品牌打造,实施“质量战略”和“精品战略”,狠抓农牧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积极构建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需求的培训体系。目前全市已有15个优秀劳务品牌,其中国家级3个、自治区级2个、市级10个。目前,“望京保安”共有7000余人在北京市望京区从事保安工作。敖汉旗从事架线的工人有4.3万人,经纪人170多人,施工队伍遍布全国20多个省(区)、市,并远赴土耳其、苏丹、蒙古等国家施工。
云南昆明 | 乡村振兴局把脉群众需求筑牢脱贫根基
“产业+就业”促进群众增收,昆明市乡村振兴局持续推动传统产业体质增效、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提升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发展水平,加大“双绑”机制推广力度,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扶持力度,全市脱贫人口小额到户贷款累计余额为26618户12.35亿元,有力带动了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业增收。
此外,昆明市乡村振兴局发挥东西部协作、中央和省级定点帮扶的优势,组织有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转移就业42批次,有组织转移就业2839人,加大劳动力职业技能和法律法规培训的力度,开展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技能培训6304人,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引导劳动力就近就业,促进稳定增收,实现乡村宜业和农民乐业。
江苏徐州 | 打好”组合拳” 走活就业创业”一盘棋”
实施“靶向制”就业公共服务。保障好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将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扩大至辖区所有参保失业人员,及时发放失业保险待遇,搭建就业援助公共服务平台,为登记失业人员提供跟进式、定制式精准公共就业服务,截止目前,审核失业保险金462人次,审核失业补助金1700人次;加强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和兜底帮扶,实施用人单位吸纳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确保零就业家庭全部动态“清零”,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65人,实施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共审核通过2141人次,发放资金492.5万元。
实行“精准化”就业行动,常态化推进“回乡就业直通车”活动,实施“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就业帮扶活动,并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作用。建立“大众化”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精准落实各项创业政策,发挥各类创业孵化基地载体作用,大力开展建设省、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及优秀创业项目申报,将其作为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重要手段。实施“系统化”职业技能培训会同各有关部门建立服务企业人才培养引进的工作协调机制,切实推动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人才培养引进规划实施体系,实现技能人才培养、新型学徒制人员量和质的倍增。
吉林长春 | 230个公益岗虚位以待
为贯彻落实长春市“保基本就业、保基本民生”工作要求,23日,长春市就业服务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30名公益性岗位人员,以加强社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力量,提升就业服务和民生服务能力。
报名者需符合《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公益性岗位管理的通知》条件,经认定为长春市城区、开发区城镇户籍(不含双阳区、九台区)的就业困难人员;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品行端正;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热爱社区工作、热心公益事业;身体健康,高中以上学历,熟练计算机操作。同时,符合下岗失业人员(改制并轨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大龄失业人员(女性40周岁至49周岁,男性50周岁至59周岁)、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1年以上(含1年)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中的任意条件之一,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者均可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