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库 | 数读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

◆ 农村饮水安全近年来得到有力保障,普遍得到受访农民的高度评价。96.5%受访农民表示“有自来水,安全干净放心”

◆ 安徽省计划今年完成改厕40万户以上,到2025年基本普及卫生厕所;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国家要求,基本消除较大面积黑臭水体

  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三大革命”。继2018年起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后,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决定,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继续推进三大革命。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如何?还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联合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近期围绕“三大革命”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显示,1142户受访农民中近七成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较好,超过八成认为农村垃圾转运体制较有成效,约六成认为乡村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投入还存不足,近半数认为厕所革命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垃圾少了,垃圾桶多了,

垃圾革命满意度高

  记者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桥头集镇走访看到,乡间道路纵横交错,村容村貌整洁有序,隔不远就可以看到有专设的垃圾箱陈列路旁,基本看不到有随意抛弃的塑料袋等生活垃圾。

  村民告诉记者,每天会有垃圾车来统一装运一次,送往镇上的垃圾处理点。同时,镇政府已经在规划建一个有规模的垃圾回收中心。现在农村公共空间有垃圾箱,村民家里的生活垃圾也有扔垃圾的地方。

  在肥西县,记者也明显感受到,路旁的垃圾桶变多了,地上的垃圾变少了。站在村口,可以看到主干道是柏油铺设的双向道路,公交车快速驶过,看不到有明显扬尘。走进村里,之前的土路已变成水泥路,铺设到每家每户的门口。有的村民牵着小狗遛弯,有的村民穿着拖鞋散步,神态悠闲。

  2018年起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三大革命”在乡村深入推进。三年多过去,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近日,记者和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联合对安徽1142户农民开展了问卷调查,其中认为农村环境整治情况“很好”和“非常好”的受访农民合计占比67.25%,认为“一般”的占31.87%。

  “三大革命”中,垃圾治理得到最广泛肯定,超八成受访农民认为农村垃圾收集运转体制较有成效。82.31%受访农民表示村里“垃圾收集运转有效,有环卫工、村干部专人负责垃圾清理、转运等工作”,16.81%表示村里“有垃圾收集处理制度,但执行得不好”,只有0.88%表示“无垃圾收集,垃圾随手扔”。


清研智库|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如何?还有哪些硬骨头要啃?

  农村饮水安全近年来得到有力保障,普遍得到受访农民的高度评价。96.5%受访农民表示“有自来水,安全干净放心”,有2.45%表示“无自来水,吃水安全放心干净”,只有1.05%表示“无自来水,吃水不放心”。


清研智库|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如何?还有哪些硬骨头要啃?

  蒙城县水利局农饮总站站长沈杰说,蒙城县农村供水工作开展10多年了,2017年达到农村社区全覆盖,全县269个农村社区全部饮用自来水。去年,蒙城县投资10.41亿元启动县域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项目,预计2023年将实现城乡供水同质、同网、同服务的目标。

厕所和污水革命

基础设施投入需加力

  在合肥市肥东县桥头集镇,70%以上的村民住宅旱厕改水厕已经在政府的推动下完成了,余下的一些农户需要肥料种田,暂时保留了旱厕。

  调查问卷数据对比发现,受访农民对农村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的满意度,稍低于垃圾处理、饮水安全的满意度。在问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最大难题时,有60.33%的受访农民反映是“污水管网、污水处理站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另外,绿化绿植少、道路和桥梁基础设施不优也是反映集中的问题。


清研智库|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如何?还有哪些硬骨头要啃?

  “每逢下大雨,积水排不掉。有时个别地方还会漂上来垃圾等。”皖北地区一名村委会主任告诉记者,村里近年来修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公共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目前村民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村给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投入建设不足。

  记者在乡村走访时看到,个别村民建房随意侵占天然水道,用挖土机填埋农村集体鱼塘等。有的地方在空心村改造、修建村里道路和村民广场等基础设施过程中,填平部分天然水道、坑塘等,但相关污水地下管网等设施建设没有跟上,下暴雨就容易积水。

  农村厕所改造遗留问题备受关注。超过45.27%的受访农民表示所在村“厕所改造了,但存在闲置浪费现象”。31.17%认为厕所改造了,但“厕具坏了无人修”;37.57%表示厕所改造了,但“粪池满了无人淘”;12.78%表示厕所改造了,但“无法冲水”。

  造成“粪池满了无人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重地上建厕、轻地下配套。记者在农村地区走访发现,有的村子厕所改造完成后,地上的厕室部分看起来很不错,但是埋在地下的化粪池质量堪忧,有的出粪口损毁,有的粪格之间隔板变形,其中粪格串水、雨水渗漏进入化粪池等问题较为常见。

建立闭环反馈机制

  基层干部建议,持续做好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重在机制体制建设。比如厕所改造验收之后,要建立完善后续服务体制。

  “做好厕所改造后半篇文章,关键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反馈机制。”合肥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肖波说,2019年底以来,合肥市构建以“一站两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厕所管护长效机制,乡镇依托现有机构挂牌成立农村改厕管护服务站,建立乡村厕具维修服务体系、粪污清淘等资源化利用体系,初步实现乡村全覆盖,有效破解农村厕所改造的“不愿用、没法用、用不上”难题。

  记者在肥东县店埠镇、石塘镇等农村地区走访看到,改造后的厕所均可以正常使用,从外到内基本没有明显臭味。厕所墙壁张贴有彩色宣传页,厕具维护电话用加黑大号字体显示,并附有二维码,可以扫描一键报修、淘粪等功能。合肥市开发农村人居环境随手拍小程序,公开市、县、乡三级农村改厕举报电话。

  据了解,安徽省计划今年完成改厕40万户以上,到2025年基本普及卫生厕所;统筹农村改厕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国家要求,基本消除较大面积黑臭水体;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就地资源化,2021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5%。

  “农村环境变好了,才会有更多人才愿意留在农村。”合肥市政府副秘书长徐昌说。

来源:《瞭望》2021年第36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