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库 | 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来了!这些地区是试点→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


本周全国民政工作有哪些工作亮点和热点,我们一起来看!

宏观政策

民政部:适当放宽特困人员认定标准,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

2021年5月8日民政部发布关于印发《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的通知(民发〔2021〕43号)。新修订的《特困人员认定办法》一是在原有认定“一、二级智力、精神残疾人,一级肢体残疾人”的基础上增加了“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二级肢体残疾人和一级视力残疾人”,规定上述残疾人应当认定为无劳动能力;二是完善了“无生活来源”认定条件,明确优待抚恤金不计入申请人收入;三是放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覆盖未成年人范围,特困人员中的未成年人可继续享有救助供养待遇至18周岁;四是放宽“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认定条件,规定将本人收入低于当地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且财产符合当地低收入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70周岁以上老年人,以及重度残疾人和残疾等级为三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应当认定为无履行义务能力。

民政部:举行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

5月19日,民政部举行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通报,鉴于全国民政作出大量积极有效工作,持续积极推进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民政部报请国务院同意,在辽宁省、山东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实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在江苏省、河南省、湖北省武汉市、陕西省西安市实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

在试点地区,将内地居民结(离)婚登记由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扩大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期限为两年,自2021年6月1日起至2023年5月31日止。

社会救助

江苏扬州: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低保救助最高可享30个月

江苏扬州近日出台实施《扬州市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办法(试行)》,定位因病致贫家庭生活救助,注重与现行救助制度相衔接,保持政策的合理梯度。

其创新举措在于:一是拓展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概念,只要家庭的刚性支出超出一定阀值,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符合规定即可享受救助。二是在计算家庭刚性医疗费用支出时,将医保目录范围外的刚性支出也计算在内,扩大了救助范围。三是对救助标准的上限和下限进行了重新设定,提高至最低救助3个月低保标准,最高救助30个月低保标准。四是取消民主评议环节,将1万元以下的审批权限下放乡镇,缩短审核审批流程,求助对象最快1周可享受救助。申请对象包含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特困人员、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低保标准1-2倍之间的低保边缘家庭、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低保标准2倍,但低于本地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家庭等。

山东威海:全力打造精准高效的“物质+服务”主动救助模式

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织密网、救急难、建机制、可持续”的要求,威海市积极探索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全力打造精准高效的“物质+服务”主动救助模式。全市统一使用“威救你”社会救助综合信息平台,整合扶贫、教育、住房等17个部门66项救助资源及社会力量参与的各类救助信息,建立动态化管理的大数据库,实现救助数据在线查询、救助业务在线审批、救助资金在线管理、社会力量参与救助项目实时互联共享。发挥12349民生服务热线作用,建立线上服务窗口,有效对接困难群众生活需求与市场主体,实现“线上对接百姓,线下暖心服务”。

重庆两江新区:实现低保等社会救助“一”平台申请

随着社会救助行动持续升温,重庆两江新区的“两江社会保障”微信公众号试运行启动、“两江协同救助”微信小程序正式运营。其中群众可通过“两江社会保障”微信公众号一键申请相关救助项目,线上随时登记相关信息,实现群众一键申请、线上随时登记功能,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而工作人员可两江协同救助信息平台进行困难家庭排查、联系、协助申请,进一步打破信息、政策壁垒的难点痛点,助推区、街、社三级协同救助工作人员“政策找人”这一惠民实事,切实提高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养老服务

北京通州:养老助餐服务全覆盖

今年以来,通州区民政局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作用,把养老服务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依托养老服务驿站和养老助餐点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订餐,切实解决有困难或者失能、高龄、空巢等老年人的吃饭难题,力争打通助餐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已建设和运营养老助餐服务设施150个,建成82个养老助餐点,实现养老助餐服务全覆盖。此外,在养老助餐中严格落实养老助餐服务优惠政策,新建设完成养老助餐点的给予5万元每家的建设补贴,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和农村养老服务驿站分别给予4元每餐、5元每餐的运营流量补贴。年满60周岁的老人都可申请助餐,年满80周岁或低保、残疾等老人每餐还可享受4元的财政补贴。

上海浦东:积极探索“大城养老”新路径

作为上海老龄人口大区,浦东新区设法腾挪地方建设为老服务中心,力求以有限的资源精准覆盖刚需老人,努力探索“大城养老”新路径。经过多方统筹,陆家嘴街道在老旧小区集中的崂山片区,将原来的街道办事处办公场地进行改建,打造近2400平方米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这个“镶嵌”在居民区里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上下4层按照功能定位,集为老助餐、日间照料、长者照护、健康管理等于一体。一墙之隔还同步规划建设了街道卫生服务站,努力实现医养、康养结合。并运用先进技术,精准覆盖有需要的老人,在养老服务中体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在上海首创独居老人风险分级管理平台,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安全习惯等要素,生成高、中、低三档风险评估等级,再将不同等级独居老人所对应的任务和工作清单推送给志愿者、社工和居民区书记。目前,此系统已经覆盖陆家嘴的1444名独居老人。

儿童福利与保护

四川: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5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成立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标志着全国首个由省长亲自挂帅的省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正式成立,并对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成员单位、职能分工予以明确。

《通知》明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四川省民政厅,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民政厅厅长兼任,副主任由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工作任务较重的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委网信办、教育厅、公安厅、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团省委、省妇联9家单位有关负责人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为:牵头协调和推进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未成年人保护规划、政策、措施;统筹、协调全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研究审议未成年人保护重大事项;指导各地和相关部门按照法定职责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督促检查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情况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督办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重大案件处置工作等。

深圳坪山:打造社区亲子互助中心,推出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新模式

减轻家长带娃负担和压力,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坪山街道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创新打造深圳首家社区亲子互助中心。该社区亲子互助中心创新推行家长互助服务模式,依托社区党群服务力量招募志愿家庭参与中心建设,志愿家庭家长通过提供轮流帮带服务获得免费托育权益,家长既是服务提供者,又是服务受益者,实现家长互助服务、互利共赢。

此举大幅降低政府和家庭经常性托育成本,志愿者家庭除自筹共同投入教具采购等事项外,基本实现托育“零支出”。截至目前,该中心已招募27户志愿家庭,婴幼儿享受托育时间超过2300小时,家长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200小时,开展托育培训40场,累计培训560人次。

基层政权与社区治理

四川成都:数字赋能社区治理 智慧改变居民生活

成都市着眼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开发“社智在线”应用平台,搭建“1+3+N”架构,包括一个基础数据库,涵盖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社会参与三大功能,以及N类智慧应用场景,旨在为社区提供智慧化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为居民打通“一口式”办事窗口,为各类主体参与搭建线上平台,促进社区减负增效,帮助基层精准回应居民需求、快速响应公众诉求,让居民、政府以及各类服务主体共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服务繁荣生态。

广东中山:开展社区“万能章”治理专项行动

由于村(居)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开展服务管理任务不断增加,不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事项等都要求村(居)委会协助办理,仅出具证明方面给社区工作增加不少负担,妨碍了社区正常履行自治职责和协助政府开展工作职责,“社区万能章”问题凸现。

中山市民政局为此制定《关于社区“万能章”治理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要求采取各镇(街道)组织社区摸查、各有关部门开展自查、听取群众反馈等方式全面摸排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确定一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并逐步建立起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的规范化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持续完善相关机制,从根本上改变“社区万能章”“社区成为证明大本营”等问题。

社会事务

北京朝阳:打造互联网+助残新模式

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街道依托街道微信公众号,面对残疾人群体建设单独服务模块,为其提供多样录播课程、各项政策发布以及资讯等服务。街道“奥之光”残障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对接辖区资源,为残疾人增加系统性支持资源,结合“掌上奥运村”公众号,为辖区残疾人打造一个线上温馨社区+线下温馨活动的温馨家园,建立起长效的助残志愿服务机制。

四川宜宾:救助站帮助925名迷途者重返家庭

宜宾市救助管理站整合站内寻亲工作骨干,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成立了“助你回家寻亲工作室”,升级寻亲服务机制,拓宽寻亲渠道,创新推出快速甄别查询法、人像识别比对法、实地寻亲法等寻亲工作“十步法”,大大提高寻亲效率,着力解决特殊受助对象寻亲难问题,已成功帮助925名迷途者重返家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