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库|“灵活就业”:从学术研究到政策倡导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多种多样的灵活就业岗位为激发我国劳动力市场潜能、保障就业市场的整体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自上世纪90年代起,灵活就业的作用、形式及潜在问题开始受到政策研究与学术研究的持续关注。根据中国知网的查询结果,截至2021年3月26日,学者与研究人员于国内中文期刊共发表3247篇(中国知网数据,下同)与灵活就业相关的学术性文章。同时,与灵活就业相关的硕博论文共有631篇。整体上看,我国学者对灵活就业的研究整体呈现出主题广、时间跨度长的特征。学术界对于灵活就业的关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就业市场特别是灵活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学术研究的时间线及主题的梳理,将有助于为灵活就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可参考借鉴的建设性意见。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研究基金的大力支持下,出现了一批高影响力的灵活就业相关研究。如林东海、王晓军等学者针对灵活就业政策顶层设计,对灵活就业人群的养老保险参保标准进行了定量研究。在引用量排名前50的灵活就业相关文献资料中,研究标题中提及社会保障的文献共有28篇,占56%。如何为灵活就业者提供养老、医疗与失业保险,灵活就业者参保时主要面临哪些困难等等问题成为了学界的研究方向。同时,为灵活就业政策设计提供实证参考的定量研究不断涌现,弥补了前期研究的数据空白。
相比2008至2010年的金融危机冲击,2020年的新冠疫情对我国就业市场提出了更为艰巨的问题。2020年,各项灵活就业相关研究达到了历年来的最大值,共有293篇学术文献关注“灵活就业政策”,而“灵活就业”主题的研究更是多达632篇。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年损失了约230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农民工等灵活就业人员相比其他就业群体受到影响更大,保障就业工作、完善制度设计成为了刻不容缓的要务(高文书,2020)。伴随“互联网+”带来的机遇,新就业形态下灵活就业机会快速增长。同时,新就业形态下新型劳务关系的保障方式也对政府部门的政策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部分学者指出,此前社会保障体系对灵活就业群体的政策覆盖尚有不足,导致了疫情冲击下“稳就业”等政策面临可及性差、治理能力欠缺等具体操作问题(王震,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