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库:服务业比例越高越好吗?十四五规划凸显制造业发展新认识

·十四五规划涵盖了广泛的经济政策目标,旨在指导中国2021-2025年的发展。经济学人智库研究了有关经济增长、创新和制造业的目标。

·认为,中国将在2021-2025年保持实际GDP平均5-6%增长的隐性目标,以便到2035年将实际GDP在2020年的水平上翻一番。国家还将推动创新,以扭转与生产率增长下降有关的趋势,并抵消与进口依赖有关的风险。

·十四五规划提升了制造业的地位,使中国向价值链上游移动,并巩固其现有的竞争优势。尽管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但这将使中国在2021-2025年保持大量的货物贸易顺差。

十四五规划为在未来15年内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雄心壮志提供了路线图。更广泛地讲,十四五规划和 “2035 “目标旨在以发达经济体为基准加快中国的转型。

然而,新计划是在与之前的十三五规划在截然不同的环境下产生的。中美紧张关系和对经济安全的担忧反映了新的地缘政治担忧。中国比其他主要经济体更快地从新冠病毒大流行中恢复过来,这一事实也产生了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政策议程,包括重新强调本土创新。

确定GDP目标

十四五年规划开辟了新的领域,没有设定年均实际GDP增长的目标。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这表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灵活性更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设定经济目标,政府表示仍会像2021年一样,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年度GDP目标(不过由于2020年起比较基数较低,今年 “6%以上增长 “的目标很容易实现)。鉴于此,经济学人智库认为2021-2025年实际GDP增长的隐性目标将是5-6%,即增长将从2021年的8.5%降至2025年的4.5%。

创新驱动发展

追求创新驱动发展是十四五计划的核心,是解决近年来生产率下降问题的举措之一。十四五规划要求在计划期间,研究与开发(R&D)支出每年增加7%以上。在这其中,基础研究的支出份额计划大幅增加,从2019年占R&D支出的6%增加到2025年的8%。目标是帮助打破发达经济体在核心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

与十三五规划中对创新的讨论相比,新规划显示出对战略和国家安全相关目标的关注更加紧密。计划发展的具体部门包括量子信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以及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十四五规划还明确指出,国家级实验室和国企将在创新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例如,它特别指示国企的研发支出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虽然十四五规划中鼓励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也增加研发支出,但十三五规划中关于将创新与大众创业挂钩的措辞,在十四五规划中并未出现。这表明,在近年来补贴浪费和欺诈事件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政策转向支持现有的行业领导者,而不是鼓励新的市场进入者。

制造业卷土重来

十四五规划强调制造业,这与十三五规划形成鲜明对比,后者的重点是培育服务业。十三五规划设定了到2020年第三产业至少占GDP的56%的目标(2020年达到54.5%)。十四五规划取消了这一目标,而是要求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保持基本稳定。鉴于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已从2006年的20年峰值32.5%稳步下降到2020年的26.2%,十四五规划建议政府的目标在2021-2025年制造业增长至少与服务业增长相匹配。

清研智库:服务业比例越高越好吗?十四五规划凸显制造业发展新认识

支撑这一转变的是一种担忧,即如果中国转向纯粹的服务业驱动的增长模式,生产力和就业将会恶化。中国认为,德国提供了比美国和英国更好的经济模式,因为中国认为在市场上,制造业已经被 “空心化”。西方国家在疫情初期对医疗用品和疫苗的争夺,凸显了制造能力薄弱和对关键供应链缺乏控制所带来的风险。这些因素展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即使美国技术出口管制带来的冲击也暴露了制造业薄弱的关键领域。

清研智库:服务业比例越高越好吗?十四五规划凸显制造业发展新认识
这些目标表明,在2021-2025年,中国对制造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特别是中国旨在通过在从技术到高速铁路、电力设备、可再生能源和船舶制造等部门建立完整的国内供应链,以增强现有竞争力。对供应链多元化的反复关注肯定了旨在减少对包括美国在内的某些国家的依赖的长期目标,这是中国双循环战略的一部分。然而,十四五规划也强调了保留关键产业链在国内的重要性,建议给予政策支持,以应对某些产业(如低端电子产品)向东南亚的持续外流。在迁移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中国将致力于将这些活动引向与其有稳定贸易关系的国家,中国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中的成员身份可能在这方面发挥关键的促进作用。

中国保持制造业竞争力的目标将使中国的货物保持可观的贸易顺差,特别是随着2021-2025年中国在全球和区域供应链中的重要性加深。这仍将是中国贸易关系中摩擦的根源,特别是随着中国在高附加值领域的存在不断加深。

本文来源于经济学人智库,清研智库李梓涵编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