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期待的社会变化之三:智慧城市建设,少些概念,多些落地?
作者:李婷婷 清研智库研究员
智慧城市建设必须明确数据开放与信息共享的治理原则;以基层应用为导向规划智慧城市建设,而不是以概念新颖为导向;铸造信息和数据安全防火墙,保障信息安全。
疫情如大考,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检验了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和产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成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日趋完善的产业体系、厚积薄发的科研实力、先进的科学技术,正成为战“疫”的有力武器。但我们也通过疫情这面镜子,看到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和不足,这些短板和不足有哪些?公众期待的变化和发展方向是什么?“清研智库”通过调研数据为您解读。
一、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功能不断丰富的情况下发展出来的,它通过信息技术,将城市有限的空间、服务、资源等整合起来并共享以实现更大的生产效率和更便捷的生活服务。智慧城市的建设主体是政府、市场、公众三位一体,基本诉求是在确保信息安全的情况下打破部门、行业之间的孤岛式运作,整合与共享城市各项资源,实现跨职能、跨行业、跨空间的联动。智慧城市向数据化治理的方向转型,使政府可以科学有效采集、分析和利用各类信息和数据,为立法、决策和执行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依据。智慧城市功能体系包括社会治理、市民服务和产业经济三大类别,包含政务、交通、卫健、物流、教育等多个智慧应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白皮书显示,我国“政务云”已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2018年德勤发布《超级智慧城市报告》称中国在建智慧城市项目500个,试点智慧城市290个。据媒体报道,截至2019年7月,数字政务已覆盖我国422个城市,涵盖1000多项服务。
二、疫情凸显智慧城市建设短板
在此次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2019年就已经有近90%的服务部门和业务系统,宣布“实现云上运行”。在疫情中,显然部分智慧城市的大考是不及格的:部分城市在疫情信息登记、通知传达、防控知识普及等行动中依然靠嘴、靠腿、靠手动,部分地方存在反复登记、反复填表的现象,甚至有些地方在过程中出现了个人信息严重泄露事件……智慧城市体现在城市医疗、交通、物资等重要资源的科学调配里,也体现在能否解决“口罩预约”这样的小事里。智慧城市建设的短板与不足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中逐渐暴露出来。
(一)建设过程中整体规划性不足,联动处理受限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极其庞杂的过程,涉及面广、连续性强,需要打通城市管理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个过程本身是动态的,中间需要糅杂大量的时间空间数据,因此整体的规划性尤为重要,是联动的基础。本次疫情牵涉部门众多,出现了多重管理,重复填表上报的情况;在疫情应对初期,湖北省智慧数据系统对医疗物质生产能力、确认感染和疑似人群数量的统计不准确、不及时导致后续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和人员恐慌;在封城之初缺乏智慧交通和政务的联动,导致部分捐赠物资运不进来和大量捐赠物资找不到对口接受部门而必须周转的情况,耽误了宝贵的时间。这些情况暴露了智慧城市建设中由于整体规划性不足,系统之间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部门之间的联动性受到严重限制,严重影响智慧城市效能的发挥。
(二)智慧城市在基层应用难以落地
基层的使用情况是检验智慧城市的试金石。社区是疫情防控的前沿和堡垒,对社区人口流动和聚集的管控是控制病毒扩散的基本手段。疫情发生后大部分基层组织并未充分利用智慧城市相关系统进行报送汇总,而是采用手工作坊式人海战术,通过打电话、微信群、上门登记等方式,逐级填报汇总,数据的动态管理难以高效实现,也进一步造成了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冲突。跨地区、跨层级和跨部门的数据难以共享,重复采集数据、反复填表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基层社区组织的网格化管理效率也大大降低了。
此外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供需信息的不透明,智慧城市在市民服务的过程中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部分城市启动了应急一级响应之后由于掌握的居民需求信息不足,储备和供应的生活物资有限,在部分城市出现了抢购、囤积生活用品的情况;部分智慧城市针对居民生活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难以及时上线口罩预约等项目,智慧城市在应急管理状态下市民服务方面的应用效果也大打折扣。
(三)个人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很多地方对于存在武汉旅游、接触和居住史以及有确诊病患接触史的人员进行了排查和信息统计,但是,有些地方在信息收集之后却没有做好保密工作,导致人员名单在微信社交媒体大肆传播,给相关人员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甚至被部分违法犯罪分子利用企图实施诈骗。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查处的涉及疫情隐私案件已有9个以上。
三、智慧城市建设期待与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七成的受访者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最期待的是“提升城市应急事件快速响应和高效联动处置能力水平”,也有67.31%的受访者期待“完善公共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规避信息泄露”的风险,此外还有54.81%的受访者期待进一步“强化智慧服务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的应用”。
(一)明确数据开放与信息共享的治理原则
智慧城市是城市大脑,系统性的规划建设能够为有效调度城市资源、科学研判城市发展态势并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也能够更有效的打破部门、行业之间的壁垒,减少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开放与共享,更好的为政府治理、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
(二)以基层应用为导向规划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归根结底是为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服务的,社区是实现社区治理最重要的一环。智慧城市的发展应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社区治理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智慧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而不是以概念新颖为导向。
(三)铸造信息和数据安全防火墙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公共数据,数据越齐全,利用价值越高。在智慧城市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数据监管,保障个人、企业等相关主体的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