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清研智库:超七成受访者 飞机餐“缩水”,损害乘客利益
近日,很多飞机乘客反映,进入8月以来,他们在乘坐国内航班时明显感觉到,无论是经济舱还是公务舱,航空公司提供的餐食质量和服务内容都严重缩水,“大清早7点半的飞机,就发几包小零食对付”,“商务舱现在吃的,连塞牙缝都不够”,甚至有网友晒出,自己乘坐的商务舱只发五片水果和两块点心。航空公司解释称,飞机餐“缩水”与监管机构对飞行安全提出的更高要求有关。对此,你怎么看?
本期“京报调查”(新京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
■ 旁边评论
飞机餐“缩水”,客舱服务得“升级”
早在2012年,民航局就曾发布《关于加强客舱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飞机起飞后20分钟和落地前30分钟,客舱乘务员不得从事与客舱安全无关的工作,只能履行安全职责。
飞机起飞和降落阶段,飞行高度比较低,气流不稳定,容易颠簸,这时极易发生意外。今年入夏以来,就发生了好几起飞机起飞和降落时颠簸导致乘务员和乘客受伤的事件,为此民航局再次加大了对各航空公司的监督检查力度。
毫无疑问,在飞行中,安全永远是首位。出于安全考虑,对飞机餐作出调整,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事前宣传工作没到位,解释沟通工作又不充分,多家航空公司却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一致行动,就难免让人产生“以安全为名,集体压缩餐食成本”的观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乘客既认同安全规范,又觉得自身权益被损害的原因。
据了解,目前民航局正在修订《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拟删除关于空中餐食的相关条款,航空公司可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决定是否在航班上提供餐食服务。各航空公司不妨以此为契机,在强化安全服务、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率以及乘客最关心的降低票价等方面,打造有目共睹的客舱服务升级版,以实际行动回应公众的质疑,同时还能赢得市场先机。
□井彩霞(媒体人)
本文章原刊登于《新京报》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