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清研智库发布2013-2017年北京市公众环境意识调查结果
本文转载自网易新闻,原文请见链接
北京市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升
80.5%公众认为自身应在环保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日,清研智库发布了2013-2017年北京市公众环境意识调查分析结果。
研究数据表明,公众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环保科学认知能力有所提升,环保责任意识以及环保参与度也稳步提升。
清研智库5年来持续开展了北京市公众环境意识调查,调查覆盖全市16个区和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调查研究内容聚焦在公众的环保认知、环保行为及对环保工作的评价与期望等方面。
- 2017年北京市公众环境意识调查研究结果分析
公众的环保科学认知能力有所提高。
一是公众对于大气污染的成因认知较为客观,在污染来源认知方面,公众将秋冬季北京出现空气重污染归因为“采暖季污染排放增加(64.3%)”、“污染排放量依然超出环境容量(56.4%)”、“无风静稳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51.1%)”、“北京的地形特征不利于污染物排放(46.4%)”等,结合前不久北京市发布的PM2.5来源解析结果可知,公众的认知与科学研究的结果是吻合的。
在应对环保谣言方面,面对谣言,有三成多(30.3%)的公众选择“先存疑,不转发、不评论,看新闻或官方部门解释”,这一比例与2016年(16.7%)相比,提升了13.6个百分点。
五成以上受访者表示参与过社区、环保组织及环保部门举办的环保活动(图1)。运动类的环保活动形式最受公众喜爱(72.5%);其中,“时间和地点不受限制”是吸引公众参与网络活动的关键点。88.6%和79.6%的公众认为“培养绿色生活习惯”“建立绿色消费观”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普遍做法。
图1 公众环保活动参与组织类型调查分析
受教育程度、生活区域、年龄是影响公众环保认知、参与环保活动的重要因素。
一是受教育程度和个人的环境意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环保知识越丰富,对环保概念及环保知识的认知率越高,对各项环保政策也越了解,在判断空气质量时,作出主观判断的倾向性越低。
二是生活区域不同会影响环保认知。三是老年群体更倾向于参与社区组织举办的环保活动,而年轻群体倾向于各种形式的活动,相对而言,他们更关注活动举办时间与地点。
- 2013-2017年北京市公众环境意识变化分析
从2013年到2017年五年的持续调查显示,公众对与自身关系密切的的环保知识认知度不断提高,环保责任意识不断提升,环保活动的参与度不断提高,对环境的满意度也有所提升。
公众对与自身关系密切的环保知识的认知度持续提高。公众对PM2.5的知晓度从2013年的86.6%提升至2016年的93.8%,在2017年公众对PM2.5的来源认知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有72.4%的被访者认为主要是机动车尾气排放,50.0%认为是扬尘,而这些都是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公众对环保政策、文件的知晓度也有了较大提升,例如,了解《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的从27.8%提升到了36.7%。
公众的环保责任意识不断提升。2013年超过九成多的受访者认为政府部门(97.1%)和在京企业(91.6%)在环境治理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到2017年比例分别下降至72.4%和61.4%;与此相对应的是,认为公众自身应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数比例明显提升,从2013年的65.3%提升至2017年的80.5%(图2),其中有79.2%的公众选择“从身边环保小事做起”作为承担环保责任的具体形式。
图2 2013-2017年公众环保责任意识认知分析
公众环保活动参与度已从2013年的30%提升到了2016年的48.5%,参与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公众从“身边小事做起”逐步发展至“参与政策制定讨论”、“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等,如对环保投诉举报热线12369的知晓度从2013年的38.3%提升至2016年的59.0%,到2017年,有四成多(43.3%)的受访者表示“主动举报过环境违法行为”。
公众对北京环境状况及环境质量满意度逐年提升。对比2015年、2016年、2017年三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对整体环境状况表示满意(包括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公众从2015年的42.2%提升至2017的64.1%。
在调查数据基础上,清研智库也提出了相关建议,认为环境保护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随着环境治理不断深入,环境保护的社会共治需求越来越强烈,企业、市民和政府部门都是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应该主动承担起环境保护及治理的责任。
企业作为环境治理的主体责任人,应主动开展绿色生产,自觉遵守各项环保法律;市民在环境意识不断提升的同时,应努力做到“知行合一”,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如绿色出行,拒绝或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购物袋等;环保部门作为环境治理的统筹者,应继续做好信息公开,让公众及时了解环保新政策、新措施等,在开展宣传引导的同时,加强与公众的互动,积极引导公众深度参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