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研智谈 |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的实践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
数字乡村建设现已成为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已经成为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虽然数字乡村治理现代化至关重要,建设数字乡村刻不容缓,然而在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因素,如数字技术在乡村的认同感缺失、数字鸿沟和乡村数字治理体系尚未建立等现实问题,阻碍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的推进进程。因此,需利用科学合理的治理路径,完善数字乡村建设的公共服务功能,消弭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推进乡村数字化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加快乡村建设,将是一个值…
-
清研智谈 | 虚拟旅游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虚拟旅游是以真实的旅游场所为基础,模拟或构建超越现实的虚拟旅游环境,打破传统旅游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迎合旅游消费多样化的需求,让游客能够进行身临其境般虚拟旅游活动。近年来,在数字科技与智慧经济的双重驱动下,旅游产业业态迎来全面变革,虚拟沉浸式文旅影响越来越大。全面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培育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将数字科技融合文化创意等元素,虚拟沉浸式文旅成为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虚拟旅游的潜能 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 2022年,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次25.3亿人次,旅游收入2.04万…
-
清研智谈 | 五年来“最旺一季”,全国旅游市场大不同
过去三年疫情压抑下的旅游消费需求在今年重新释放,而“五一”假期是春节后第一个小长假,也是天气等各方面比较合适出游的假期,旅游市场迎来近五年来“最旺的一季”。 “五一”假期全国旅游成绩单 2023年“五一”假期,是近程游大规模恢复为中远程游的转折点,300公里以上的跨市、跨省游热度明显走高,年轻一代“特种兵式旅游”走红。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内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
-
清研智谈 | 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催生了数字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以及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成为共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在信息时代,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就要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上下功夫,着力决传统产业数…
-
清研智谈 | 绿色发展背景下水资源高效利用策略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实现水资源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但是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多水少、水资源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水情,同时节水意识不强、用水粗放、浪费严重、效率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绿色发展是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是用最少资源环境代…
-
清研智谈 | 浅谈人工智能发展对就业的创造效应和破坏效应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每一次新技术的诞生与发展,势必引发生产力的重大变革,顺势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们交往方式和社会规范的改变,最先受到影响的便是劳动力就业市场。中国政府前瞻性地预见到了人工智能革命是不可逆转的时代大势,将人工智能发展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希望将人工智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的快速应用不仅会创新技术,创造更大的就业空间,提高劳动者就…
-
清研智谈 | 影视IP“引致旅游”助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近日,安徽省蚌埠市登上微博热搜,其火爆出圈正是得益于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长月烬明》。这种由影视作品带来的旅游目的地热度增长、游客增多的文化现象,国外将其称之为“电影引致旅游”。 近年来,不仅是蚌埠市,一大批城市、地区因影视IP“引致旅游”而迅速火热。比如因2021年春节影片《你好,李焕英》而热度大增的襄阳卫东机械厂,从无人问津到每日接待游客上万名,从濒临倒闭到年营业额超1亿;2020年热门悬疑剧《隐秘的角落》,使广东湛江的旅游吸引力飙升;2019年好评不断的《长安十二时辰》,一度使西安成为新晋网红…
-
清研智谈 | GIS大数据带你探索火爆全国的淄博烧烤
作者介绍 |PROFILE 张浩然 清研集团自然资源地信部总监 自然资源、地理信息领域专家 技术专长:空间大数据分析挖掘、智能遥感应用、自然资源信息化 业务领域:自然资源调查、确权、监测;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用途管制;测绘工程;泛“GIS+”应用;数字孪生服务等 “炉饼蘸料三件套,淄博烧烤乐逍遥”。近日,淄博烧烤火爆全网,据媒体报道,仅3月份,淄博这座人口仅470万人的城市,就接待外地游客48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34%。某点评数据平台显示,3月以来,淄博当地“烧烤…
-
清研智谈 | 科技创新助力新时代耕地保护
“我常说两个必保,一个是粮食饭碗中国必须端牢,再一个制造业必须筑牢。”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相继出台一系列文件,多次强调耕地是粮食安全的根基,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在耕地保护科学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布局创新,促进耕地保护发展,服务国家“藏粮于地”战略,支撑解决“耕地要害问题”,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田。 面积连年减少,耕地保护迫在眉睫 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用世界上9%的耕地…
-
清研智谈 | 高质量“双碳”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双碳”人才是一种新兴人才,是立足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而形成的概念。 “双碳”人才的界定和分类 “双碳”人才狭义上是指在碳市场从事碳管理的相关人员或研究节能减排、能源替代等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人才;广义上是指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有益于环境或自然资源保护的人才,或者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环保或者使用更少自然资源的人才。高质量的“双碳”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协同能力,是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双碳”人才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复合型技术人才 是指在新工艺、新材料…